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5-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5-2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5-16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2 体格检查 | 第15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5-16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6-22页 |
2.1 检查仪器及物品 | 第16页 |
2.2 动态超声联合肩峰下利多卡因注射检查方法 | 第16-17页 |
2.2.1 超声报告分析 | 第17页 |
2.3 MRI检查法 | 第17-18页 |
2.3.1 MRI报告分析 | 第18页 |
2.4 肩关节镜检查法 | 第18-21页 |
2.4.1 麻醉及体位 | 第18-19页 |
2.4.2 术中操作 | 第19-20页 |
2.4.3 术后康复 | 第20-21页 |
2.4.4 术后观察指标 | 第21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21-22页 |
结果 | 第22-24页 |
1 关节镜探查结果 | 第22页 |
2 动态超声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法和 MRI 检查结果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31页 |
1 肩峰下间隙解剖 | 第24页 |
2 肩峰撞击综合征引起疼痛机制 | 第24-25页 |
3 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诊断 | 第25-27页 |
3.1 病史及体检 | 第25-26页 |
3.2 辅助检查 | 第26-27页 |
4 肩关节镜在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诊疗价值 | 第27-29页 |
5 动态超声联合利多卡因注射对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9页 |
综述 | 第39-57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