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基于社交网络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3-16页
        1.3.1 社交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1.3.3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6-18页
        1.4.1 研究主要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2章 社交网络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社交网络的概念及发展第18-23页
        2.1.1 社交网络的概念第18页
        2.1.2 移动社交网络第18-19页
        2.1.3 社交网络的发展第19-23页
    2.2 社交网络的分类与表示特征第23-24页
        2.2.1 社交网络的分类第23页
        2.2.2 社交网络的表示特征第23-24页
    2.3 社交网络理论基础与研究方向第24-26页
        2.3.1 社交网络理论基础第24页
        2.3.2 社交网络主要研究方向第24-26页
    2.4 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特点第26-27页
        2.4.1 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点第26页
        2.4.2 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特点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农业科技信息分析第28-37页
    3.1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相关概念第28页
    3.2 农业科技信息的特点第28-29页
    3.3 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途径第29-30页
        3.3.1 大众传媒第29-30页
        3.3.2 组织传播第30页
        3.3.3 人际传播第30页
    3.4 我国现行主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分析第30-32页
        3.4.1 我国现行主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第30-31页
        3.4.2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及比较分析第31-32页
    3.5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运用现状第32-34页
        3.5.1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受农村经济状况制约第32-33页
        3.5.2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服务体系不完善第33页
        3.5.3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服务人才缺乏第33页
        3.5.4 农业科技信息受信息采集体系制约第33-34页
        3.5.5 农业信息传播意识薄弱第34页
    3.6 社交网络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影响第34-35页
        3.6.1 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第34-35页
        3.6.2 改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权力鸿沟第35页
        3.6.3 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第35页
        3.6.4 改善了农业生产者的生活方式第35页
    3.7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社交网络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SWOT分析第37-42页
    4.1 SWOT分析概述第37页
    4.2 社交网络传播农业科技的优势第37-39页
        4.2.1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即时第38页
        4.2.2 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第38页
        4.2.3 农业科技信息的海量性第38页
        4.2.4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第38-39页
    4.3 社交网络传播农业科技的劣势第39-40页
        4.3.1 农技推广人员的文化素质跟不上发展需要第39页
        4.3.2 农业科技传播的受众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第39页
        4.3.3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不足第39页
        4.3.4 社交网络信息缺乏权威性和严谨性第39-40页
    4.4 社交网络传播农业科技的机遇第40页
        4.4.1 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支撑第40页
        4.4.2 农村互联网的逐步普及第40页
        4.4.3 吸引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第40页
    4.5 社交网络传播农业科技的威胁第40-41页
        4.5.1 运用社交网络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高第40-41页
        4.5.2 农村优质人力资源持续流失第41页
        4.5.3 基于现代通信网络科技知识的网络资源缺乏第41页
        4.5.4 政府的信息监管难度大第41页
    4.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动力学机制研究第42-52页
    5.1 博弈论的发展第42-43页
    5.2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第43页
    5.3 博弈论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应用可行性分析第43-45页
    5.4 农业科技信息竞争策略的博弈分析第45-51页
        5.4.1 信息完全条件下的农业科技信息竞争者同时行动的纳什博弈模型第45-46页
        5.4.2 信息完全条件下的农业科技信息竞争者先后行动的纳什博弈模型第46-48页
        5.4.3 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农业科技信息竞争者同时行动的纳什博弈模型第48-49页
        5.4.4 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农业科技信息竞争者先后行动的纳什博弈模型第49-51页
    5.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案例分析第52-62页
    6.1 圆椒简介及海南引进推广进展情况第52-53页
        6.1.1 圆椒简介第52页
        6.1.2 圆椒品种在海南引进推广进展情况第52-53页
    6.2 圆椒品种在海南推广的效果综合评价第53-54页
        6.2.1 圆椒品种在海南推广的综合效益第53页
        6.2.2 圆椒品种海南省推广的具体做法第53-54页
    6.3 圆椒品种在海南推广的推广模式分析第54-56页
        6.3.1 圆椒品种海南省推广实例实施中的工作经验第54页
        6.3.2 圆椒品种在海南推广运作模式的主要方式第54-55页
        6.3.3 圆椒品种在海南推广运作模式的运行机制第55-56页
    6.4 褚橙社交网络(微博)营销经典案例分析第56-59页
        6.4.1 褚橙社交网络(微博)营销简介第56页
        6.4.2 借势微博等社交网络开展电商营销策略第56-58页
        6.4.3 褚橙社交网络(微博)营销经典案例总结分析第58-59页
    6.5 促进社交网络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建议第59-61页
        6.5.1 提高农民对社交网络的认知水平第59页
        6.5.2 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率第59页
        6.5.3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专业职能第59-60页
        6.5.4 加强农业领域法律法规建设第60页
        6.5.5 推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产业化第60页
        6.5.6 增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公信力第60页
        6.5.7 建立农业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第60-61页
    6.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7.1 研究结论第62-63页
    7.2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历与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基层站点建设模式研究--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
下一篇:网络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