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润燥法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16页 |
| 第一节 中医对本病的研究 | 第10-14页 |
| 一、病名、病因和病机 | 第10-12页 |
| 二、咳嗽难治论 | 第12页 |
| 三、各家治咳嗽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西医对本病的研究 | 第14-16页 |
| 一、概念 | 第14页 |
| 二、发病机理 | 第14页 |
| 三、治疗 | 第14-16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6-22页 |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16-17页 |
| 一、一般资料 | 第16页 |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 一、分组方法 | 第17-18页 |
| 二、治疗方案 | 第18页 |
| 三、疗程 | 第18页 |
| 四、观察指标 | 第18页 |
| 五、疗效评定标准 | 第18-19页 |
| 六、统计分析 | 第19页 |
| 七、结果 | 第19-22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2-28页 |
| 第一节 本研究立题选方依据 | 第22-26页 |
| 一、立题依据 | 第22页 |
| 二、立法选方依据 | 第22-23页 |
| 三、加味桑杏汤药物分析 | 第23-25页 |
| 四、对照组药物选择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 一、临床疗效分析 | 第26-27页 |
| 二、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 | 第27-28页 |
| 结语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 附录 | 第32-34页 |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