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植物突变体的获得 | 第13-14页 |
1.2.2 植物突变体的遗传学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黄瓜突变体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2.4 黄瓜的光合速率 | 第15-16页 |
1.2.5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16-17页 |
1.2.6 植物突变体叶片组织结构 | 第17页 |
1.2.7 植物矮化突变体与外源激素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1.2.8 植物矮化突变体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研究 | 第18-19页 |
1.2.9 蔗糖合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第21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2.3.1 黄瓜突变体遗传规律研究 | 第21页 |
2.3.2 突变黄瓜和普通黄瓜的植物学形状观察测定 | 第21页 |
2.3.3 突变黄瓜和普通黄瓜的光合特性研究 | 第21-22页 |
2.3.4 突变黄瓜和普通黄瓜光合色素的测定 | 第22页 |
2.3.5 突变黄瓜和普通黄瓜叶片组织结构观测 | 第22-23页 |
2.3.6 突变黄瓜与激素关系研究 | 第23页 |
2.3.7 营养物质测定 | 第23-24页 |
2.3.8 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24页 |
2.3.9 蔗糖合酶活性测定 | 第24页 |
2.3.10 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0页 |
3.1 突变黄瓜的遗传规律 | 第26-27页 |
3.1.1 自交系黄瓜后代分离情况 | 第26页 |
3.1.2 突变植株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验证 | 第26-27页 |
3.1.3 突变植株与杂交F1代测交试验 | 第27页 |
3.2 突变黄瓜植物学特性研究 | 第27-29页 |
3.3 突变黄瓜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 | 第29-31页 |
3.3.1 突变黄瓜与普通黄瓜光合速率比较 | 第29-30页 |
3.3.2 突变黄瓜与普通黄瓜荧光特性比较 | 第30页 |
3.3.3 突变黄瓜与普通黄瓜光合色素含量比较 | 第30-31页 |
3.4 突变黄瓜与普通黄瓜叶片呼吸速率比较 | 第31-32页 |
3.5 突变黄瓜和普通黄瓜的叶片组织结构 | 第32-34页 |
3.5.1 叶片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32-33页 |
3.5.2 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 第33-34页 |
3.6 突变体生长与激素的关系 | 第34-36页 |
3.6.1 突变黄瓜对外源激素敏感性 | 第34-36页 |
3.6.2 突变体及普通黄瓜内源激素含量 | 第36页 |
3.7 突变体与普通黄瓜叶片营养物质含量 | 第36-37页 |
3.8 突变体和普通黄瓜叶片中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比较 | 第37-38页 |
3.9 突变体与普通黄瓜叶片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 第38-39页 |
3.10 突变体与普通黄瓜幼苗期根系活力比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5页 |
4.1 黄瓜“银杏叶”突变体的遗传规律 | 第40页 |
4.2 黄瓜“银杏叶”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及呼吸速率 | 第40-41页 |
4.3 突变体叶片组织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 第41-42页 |
4.4 突变体植株矮化与激素及根系活力的关系 | 第42-43页 |
4.5 突变体矮化与叶片中营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 第43-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