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协商性辩护概述 | 第12-18页 |
(一)协商性辩护的内涵 | 第12页 |
(二)协商性辩护与其它辩护策略的区别 | 第12-15页 |
(三)协商性辩护的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二、协商性辩护的域外比较考察 | 第18-25页 |
(一)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下的协商性辩护 | 第18-21页 |
(二)德国刑事协商程序下的协商性辩护 | 第21-24页 |
(三)其它国家刑事司法中的协商性辩护 | 第24-25页 |
三、在我国确立协商性辩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5-32页 |
(一)必要性分析 | 第25-28页 |
(二)可行性分析 | 第28-32页 |
四、我国协商性辩护的运行机制 | 第32-37页 |
(一)“认罪”的界定 | 第32-33页 |
(二)协商性辩护的运用范围 | 第33页 |
(三)协商性辩护的方式与内容 | 第33-37页 |
五、我国协商性辩护的保障机制 | 第37-43页 |
(一)建立协商结果的确认机制 | 第37-38页 |
(二)确立“认罪协议”的撤回机制 | 第38-39页 |
(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增强庭审的实质化 | 第39-40页 |
(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40-41页 |
(五)加强对律师不当行为的惩戒机制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