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外加剂再生混凝土抗渗特性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外加剂对再生混凝土抗渗性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6-19页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1.3.3 创新点 | 第17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对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机理探讨 | 第19-22页 |
2.1 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机理分析 | 第19页 |
2.2 硅灰对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机理分析 | 第19-20页 |
2.3 矿粉对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机理分析 | 第20页 |
2.4 减水剂对再生混凝土抗渗特性机理分析 | 第20页 |
2.5 再生混凝土渗透破坏机理分析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正交实验设计 | 第22-43页 |
3.1 试验原材料 | 第22-27页 |
3.1.1 水泥 | 第22页 |
3.1.2 普通砂 | 第22页 |
3.1.3 卵石 | 第22-23页 |
3.1.4 再生骨料 | 第23页 |
3.1.5 粉煤灰 | 第23-24页 |
3.1.6 硅灰 | 第24-25页 |
3.1.7 矿粉 | 第25-26页 |
3.1.8 高效减水剂 | 第26-27页 |
3.1.9 水 | 第27页 |
3.2 再生混凝土正交试验设计 | 第27-33页 |
3.2.1 正交试验设计的常用术语 | 第27-28页 |
3.2.2 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 | 第28页 |
3.2.3 基准配合比设计 | 第28-30页 |
3.2.4 因素水平选择 | 第30-32页 |
3.2.5 正交表设计试验 | 第32-33页 |
3.3 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 | 第33-39页 |
3.3.1 试验仪器 | 第33-35页 |
3.3.2 试验方法和试验步骤 | 第35-39页 |
3.4 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 第39-42页 |
3.4.1 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制作步骤 | 第39-41页 |
3.4.2 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养护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再生混凝土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68页 |
4.1 拌制的再生混凝土坍落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4.2 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51页 |
4.2.1 掺外加剂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 | 第49-51页 |
4.3 抗渗试验正交过程和结果分析 | 第51-64页 |
4.3.1 正交试验渗透系数结果 | 第51-52页 |
4.3.2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 | 第52-53页 |
4.3.3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过程 | 第53-64页 |
4.4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 第64-66页 |
4.5 正交试验最优配合比 | 第66-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