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 第12页 |
1.1.2 典型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兼具全球和区域意义 | 第12-13页 |
1.1.3 青藏高原地区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相对薄弱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数据方面 | 第15-17页 |
1.3.2 重建方法方面 | 第17-18页 |
1.3.3 重建数据集方面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青藏高原耕地分布概况 | 第22-26页 |
2.1 青藏高原地理概况 | 第22-24页 |
2.2 高原河谷地区农业发展历史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青藏高原河谷地区历史时期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设计 | 第26-41页 |
3.1 因子的遴选 | 第26-30页 |
3.1.1 限制性因子 | 第26-28页 |
3.1.2 非限制性因子 | 第28-30页 |
3.2 因子的量化 | 第30-31页 |
3.3 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4 模型验证 | 第32-41页 |
3.4.1 基础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2-35页 |
3.4.2 模型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5-38页 |
3.4.3 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38-41页 |
第四章 河湟谷地清代耕地格局重建 | 第41-52页 |
4.1 河湟谷地发展史 | 第41-43页 |
4.1.1 河湟谷地农业发展史 | 第41-42页 |
4.1.2 河湟谷地政区沿革 | 第42-43页 |
4.2 基本行政单位的确定 | 第43-46页 |
4.3 耕地重建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4.3.1 耕地面积变化 | 第46-49页 |
4.3.2 耕地空间格局变化 | 第49-52页 |
第五章 清代河湟谷地耕地覆被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第52-57页 |
5.1 资料来源与处理 | 第52-55页 |
5.1.1 自然灾害资料收集 | 第52-54页 |
5.1.2 气候代用资料的整理 | 第54页 |
5.1.3 战争序列 | 第54-55页 |
5.2 耕地覆被的变化机制分析 | 第55-57页 |
5.2.1 自然灾害与耕地覆被变化 | 第55页 |
5.2.2 气候、战争与耕地覆被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在校期间科研状况及学术论文发表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