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非讼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论第11-26页
    1.1 选题背景与理论问题第11-18页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第18-24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4-26页
第一章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困境与局限第26-42页
    1.1 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机制概述第26-28页
    1.2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股东知情权案件的困境第28-33页
    1.3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申请强制公司清算案件的困境第33-35页
    1.4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股东会召集权案件的困境第35-36页
    1.5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异议股东股权回购案件的困境第36-38页
    1.6 司法争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功能局限第38-42页
第二章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法理分析第42-57页
    2.1 什么是公司治理的司法非讼机制第42-48页
        2.1.1 司法非讼机制与公司非讼事件第42-44页
        2.1.2 司法非讼机制与其他救济机制的辨析第44-48页
    2.2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性第48-53页
        2.2.1 应对公司治理纠纷的特殊性第48-50页
        2.2.2 满足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现实需求第50-51页
        2.2.3 超越争讼法理的解释悖论第51-53页
    2.3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正当性与局限性第53-55页
        2.3.1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正当性第53页
        2.3.2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局限性第53-55页
    2.4 司法非讼机制运行的专门机构第55-57页
        2.4.1 大陆法系第55页
        2.4.2 普通法系第55-56页
        2.4.3 我国法院组织机构的现状与未来第56-57页
第三章 司法非讼机制介入公司治理的适用范围及功能优势第57-80页
    3.1 公司非讼事件的类型化第57-61页
        3.1.1 公司非讼事件类型化的学术争论第58-60页
        3.1.2 我国公司非讼事件的立法现状第60-61页
    3.2 司法强制公司清算案件第61-65页
        3.2.1 司法强制公司清算概述第61-62页
        3.2.2 域外比较法考察第62-63页
        3.2.3 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优势第63-65页
    3.3 公司成员知情权案件:股东与董事第65-70页
        3.3.1 公司成员知情权概述第65-66页
        3.3.2 域外比较法考察第66-69页
        3.3.3 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优势第69-70页
    3.4 股东(大)会召集权案件第70-74页
        3.4.1 股东(大)会召集权概述第70-71页
        3.4.2 域外比较法考察第71-73页
        3.4.3 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优势第73-74页
    3.5 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案件第74-78页
        3.5.1 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概述第74-75页
        3.5.2 域外比较法考察第75-77页
        3.5.3 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优势第77-78页
    3.6 启示与借鉴第78-80页
第四章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理论拓展和机制转型第80-100页
    4.1 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机制理论深化第80-84页
        4.1.1 公司法学研究版图的扩展第80-82页
        4.1.2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视野的提升第82-84页
    4.2 公司治理的司法非讼机制理论拓展第84-92页
        4.2.1 公司非讼事件第84-85页
        4.2.2 公司非讼程序第85-89页
        4.2.3 非讼案件裁决第89-91页
        4.2.4 非讼纠错机制第91-92页
        4.2.5 司法非讼机制理论的开放性第92页
    4.3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机制转型第92-100页
        4.3.1 司法介入机制转型的基本问题概述第92-94页
        4.3.2 公司可诉事件的“非讼-类型化”第94-95页
        4.3.3 司法非讼程序建构的模式选择第95-96页
        4.3.4 民事审判思维与商事审判思维的分化第96-97页
        4.3.5 司法争讼机制与司法非讼机制的功能互补与法理协调第97-100页
结论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都市小型咖啡馆与街区新公共性构建--以C市M街咖啡馆为例
下一篇:云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