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引言 | 第9-10页 |
| 1.2 非晶软磁合金 | 第10-11页 |
| 1.3 纳米晶软磁合金 | 第11-14页 |
| 1.3.1 纳米晶软磁合金简介 | 第11-13页 |
| 1.3.2 纳米晶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磁场退火机理及其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 1.4.1 磁场退火 | 第14-16页 |
| 1.4.2 磁场退火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 1.5 本文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1.5.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 1.5.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19-37页 |
| 2.1 非晶态合金的制备 | 第19-20页 |
| 2.1.1 母合金的制备 | 第19页 |
| 2.1.2 非晶合金的制备 | 第19-20页 |
| 2.2 纳米晶合金的制备 | 第20-23页 |
| 2.2.1 真空退火炉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2.2.2 真空退火炉的使用 | 第22-23页 |
| 2.3 纳米晶合金的磁场退火 | 第23-28页 |
| 2.3.1 环状样品的磁场退火 | 第23-26页 |
| 2.3.2 条带样品的纵向磁场退火 | 第26-28页 |
| 2.4 实验分析技术 | 第28-37页 |
| 2.4.0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 | 第28页 |
| 2.4.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8-29页 |
| 2.4.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29-30页 |
| 2.4.3 初始磁导率的测量 | 第30-31页 |
| 2.4.4 有效磁晶各向异性的测量 | 第31-34页 |
| 2.4.5 饱和磁致伸缩的测量 | 第34-37页 |
| 第3章 FeCo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 | 第37-49页 |
| 3.1 淬态铁钴基合金的晶化温度 | 第37-39页 |
| 3.2 淬态铁钴基合金的非晶相居里温度 | 第39-40页 |
| 3.3 (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x)Mo_x纳米晶合金的软磁性能 | 第40-47页 |
| 3.3.1 循环退火合金的μi-T曲线 | 第40-41页 |
| 3.3.2 (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x)Mo_x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 | 第41-43页 |
| 3.3.3 磁场退火对(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x)Mo_x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和有效各向异性的影响 | 第43-46页 |
| 3.3.4 磁场退火对(Fe_(0.5)Co_(0.5))_(73.5)Si_(13.5)B_9Cu_1Nb_(3-x)Mo_x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Mo的添加对空气退火FeCo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 | 第49-55页 |
| 4.1 真空退火与空气退火FeCo基纳米合金的软磁性能 | 第49-50页 |
| 4.2 真空退火与空气退火FeCo基纳米合金的微观结构 | 第50-53页 |
| 4.3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5章 磁场退火对低Co的FeCo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 | 第55-61页 |
| 5.1 (Fe_(0.9)Co_(0.1))_(74.5)Nb_2Si_(17.5)B_5Cu_1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 | 第55-56页 |
| 5.2 磁场退火对(Fe_(0.9)Co_(0.1))_(74.5)Nb_2Si_(17.5)B_5Cu_1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有效各向异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 5.3 磁场退火对(Fe_(0.9)Co_(0.1))_(74.5)Nb_2Si_(17.5)B_5Cu_1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 5.4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