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近代人权思想的产生与更迭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1页
第二章 西方人权思想发展的脉络第11-16页
    2.1 人权思想的起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正义观第11-14页
        2.1.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权利观念第12-13页
        2.1.2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平等权利第13-14页
    2.2 近代人权思想的兴起——“天赋人权说”第14-16页
        2.2.1 确立自然法论调的统治地位第14页
        2.2.2 罗马法的复兴第14-15页
        2.2.3 实现人权内涵的推定第15-16页
第三章 我国近代人权思想发展的脉络第16-20页
    3.1 早期开明地主阶级第16-17页
    3.2 早期资产阶级立宪派第17页
    3.3 资产阶级革命派第17-18页
    3.4 地主阶级立宪派第18-19页
    3.5 民国初年的人权思想流派第19-20页
第四章 早期开明地主阶级人权思想之郑观应第20-27页
    4.1 郑观应简介第20页
    4.2 郑观应的人权思想第20-26页
        4.2.1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第20-23页
        4.2.2 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第23-26页
    4.3 对郑观应人权思想的评价第26-27页
        4.3.1 先进性第26页
        4.3.2 局限性第26-27页
第五章 资产阶级立宪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权思想的交锋——梁启超与孙中山人权思想的差异与趋同第27-34页
    5.1 梁启超简介第27-28页
    5.2 梁启超的人权思想第28-31页
        5.2.1 平等权第28页
        5.2.2 “新民”人权观第28-31页
    5.3 孙中山“政权在民”人权观第31-32页
        5.3.1 政权在民人权观工具价值第31-32页
        5.3.2 政权在民人权观目的价值第32页
    5.4 资产阶级立宪派与革命派人权思想的差异与趋同第32-34页
        5.4.1 两派人权观之差异第32-33页
        5.4.2 两派人权观之趋同第33-34页
第六章 地主阶级立宪派人权思想之沈家本第34-41页
    6.1 沈家本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4-39页
        6.1.1 生命权第34-37页
        6.1.2 平等权第37-39页
        6.1.3 主张改革诉讼审判制度,以保障人权第39页
    6.2 沈家本人权思想评析第39-41页
第七章 近代人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启示第41-49页
    7.1 民本思想与人权的本土资源第41-42页
    7.2 民权思想概述第42-45页
        7.2.1 早期改良派的民权思想第42-43页
        7.2.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思想第43-45页
    7.3 从民本到民权的转变第45-49页
        7.3.1 思想来源与价值趋向的差异第45-46页
        7.3.2 经济基础的转变第46页
        7.3.3 主体范围的扩大第46-47页
        7.3.4 权利范围的不同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战后俄罗斯对阿塞拜疆政策研究
下一篇: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