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多倍体鱼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鱼类远缘杂交的进展 | 第12-13页 |
1.1.2 人工诱导多倍体鱼 | 第13-15页 |
1.2 5SrDNA的研究与应用 | 第15-18页 |
1.2.1 5SrDNA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5SrDNA在分子标记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2.3 5SrDNA在荧光原位杂交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荧光原位杂交 | 第18-21页 |
1.3.1 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 | 第18页 |
1.3.2 FISH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3 FISH在水产中的研究以及前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鲫鲂杂交F_1中不同倍性后代的形成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 第21-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鱼全基因组DNA抽提 | 第21-22页 |
2.1.3 5SrDNA和红鲫263重复序列的PCR扩增、克隆、测序 | 第22-23页 |
2.1.4 鱼类染色体中期分裂项的制备 | 第23-24页 |
2.1.5 探针的制备 | 第24页 |
2.1.6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第24-25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5-30页 |
2.2.1 实验鱼的形成 | 第25页 |
2.2.2 FISH杂交检测结果 | 第25-30页 |
2.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鲫鲂杂交F_1代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观察 | 第31-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3.1.2 试验鱼与杂交实验 | 第31-32页 |
3.1.3 染色体的制备 | 第32页 |
3.1.4 配子检测 | 第32页 |
3.1.5 FISH杂交检测 | 第32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2.1 实验鱼的形成 | 第32-33页 |
3.2.2 染色体结果 | 第33-34页 |
3.2.3 配子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3.2.4 FISH杂交检测结果 | 第35-36页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38-41页 |
4.1 多倍体鲫鲂的形成 | 第38-39页 |
4.2 鲫鲂杂交F_1中不同倍性后代的形成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 第39页 |
4.3 鲫鲂杂交F_1代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观察 | 第39-40页 |
4.4 本论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实验主要试剂与配制方法 | 第48-49页 |
主要仪器 | 第49-50页 |
硕士学习期间撰写、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