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页 |
二、基本思路 | 第10-11页 |
三、史料基础 | 第11-12页 |
(一)史志资料 | 第11页 |
(二)民间文献 | 第11-12页 |
四、水利社会史研究述评与灵渠研究 | 第12-19页 |
(一)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 | 第12-13页 |
(二)广西水利社会史研究 | 第13-14页 |
(三)华南区域社会史研究 | 第14-15页 |
(四)灵渠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第一章 灵渠水运与湘桂粤通商贸易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 第19页 |
第二节 区域选择 | 第19-23页 |
第三节 官府贸易 | 第23-25页 |
一、盐运 | 第23-24页 |
二、粮运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民间商贸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国家秩序与灵渠水运 | 第27-46页 |
第一节 航运规程 | 第27-34页 |
一、官府对灵渠航运的管理 | 第27-28页 |
二、灵渠沿岸驿站与码头 | 第28-32页 |
三、塘汛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河道疏浚 | 第34-40页 |
一、灵渠修缮 | 第34-37页 |
二、陡夫管理制度 | 第37-40页 |
第三节 纠纷调解 | 第40-46页 |
一、渔民纠纷 | 第40-42页 |
二、差派夫役 | 第42-46页 |
第三章 商贸交往与水运繁盛 | 第46-58页 |
第一节 灵渠沿岸地方圩镇兴起 | 第46-51页 |
一、“千家之市”——界首 | 第46-48页 |
二、“水陆交点”——高尚 | 第48-51页 |
第二节 义渡管理 | 第51-53页 |
第三节 会馆设立 | 第53-58页 |
一、兴建公益性事业 | 第54-55页 |
二、制定行业规范 | 第55-58页 |
第四章 灵渠水运与桂北区域社会互动 | 第58-66页 |
第一节 运河贩商与官府之间双向联动 | 第58-59页 |
第二节 航运商人与沿岸百姓利益勾连 | 第59-61页 |
第三节 边吏、商人、民众:利益博弈与灵渠水运的多重效应 | 第61-66页 |
一、官府政治效应 | 第61-63页 |
二、商民管理自治 | 第63-64页 |
三、文教普及 | 第64-66页 |
结语 灵渠航运与边疆区域社会的国家治理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88页 |
图表目录 | 第88-89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