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2页
    (一)研究缘起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页
    (四)概念界定第10-12页
一、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的创作概况第12-17页
    (一)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作品梳理第12-14页
        1. 20世纪80年代——动作与战争杂糅的香港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第12-13页
        2. 20世纪90年代——语言与肢体幽默的大陆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第13页
        3. 21世纪至今——黑色幽默喜剧充实抗战题材喜剧电影市场第13-14页
    (二)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分类第14-17页
        1.抗战题材黑色幽默剧第14页
        2.抗战题材荒诞剧第14-15页
        3.抗战题材欢乐喜剧第15页
        4.抗战题材轻喜剧第15-17页
二、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产生原因第17-21页
    (一)社会原因第17-18页
        1.类型杂糅的市场趋势第17页
        2.受众审美趋势的变化第17页
        3.大众对历史的选择与遗忘第17-18页
    (二)心理原因第18-19页
        1.“跳出”与“宣泄”的情感需要第18页
        2.“移情”向“旁观”的心理转变第18-19页
    (三)传播原因第19-21页
        1.文化传播的需要第19页
        2.互联网传播的需要第19-21页
三、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的叙事分析第21-28页
    (一)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叙事主题第21-22页
        1.突围营救——80年代香港抗战喜剧第21页
        2.底层呼喊——反战主题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第21-22页
        3.军民同心——自下而上团结主题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第22页
    (二)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的叙事结构第22-25页
        1.交织对照叙事结构:《厨子戏子痞子》的多线讲述第23页
        2.因果式线性结构:《鬼子来了》的因果表达第23-24页
        3.多时空叙事结构:《斗牛》的多时空构建第24-25页
        4.缀合式团块结构:《我不是王毛》的时间技巧第25页
    (三)人物、情节与音乐——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的后现代性第25-28页
        1.战争狂欢——从人物看抗战喜剧的后现代性第26-27页
        2.严肃游戏——从情节看抗战喜剧的后现代性第27页
        3.声音隐喻——从音乐看抗战喜剧的后现代性第27-28页
四、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的人物形象第28-32页
    (一)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人物形象特点第28-29页
        1.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中反抗者形象第28-29页
        2.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中日军形象第29页
    (二)抗战题材喜剧电影人物语言风格第29-32页
        1.方言俚语的应用第29-30页
        2.段子谜语的应用第30-31页
        3.修辞手法的应用第31-32页
五、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第32-37页
    (一)中国抗战题材喜剧电影存在的问题第32-33页
        1.人物喜剧性格设计薄弱第32页
        2.过度商业化缺少价值升华第32-33页
        3.缺乏高级的讽刺与幽默第33页
    (二)抗战题材喜剧电影的优化策略第33-37页
        1.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战争题材喜剧化效果的前提第34-35页
        2.内涵丰富的情感塑造:提升喜剧效果的重要手段第35-36页
        3.深入挖掘真实抗战故事:细节真实引发观众共鸣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附录第41-42页
后记第42-4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星球大战》系列电影(1-8)研究
下一篇:电视文献纪录片的“虚拟情景再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