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柳枝稷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1 柳枝稷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1.1.2 柳枝稷的主要功能 | 第12-13页 |
1.1.3 柳枝稷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植物分蘖发育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植物分蘖的生物学特征 | 第14页 |
1.2.2 影响植物分蘖的环境因素 | 第14-15页 |
1.2.3 影响植物分蘖的植物激素 | 第15-16页 |
1.3 独脚金内酯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3.1 独脚金内酯的发现 | 第16-17页 |
1.3.2 独脚金内酯的结构与生物合成 | 第17-18页 |
1.3.3 独脚金内酯与植物分蘖(枝)调控 | 第18-21页 |
1.3.4 独脚金内酯与其他植物激素的交互作用 | 第21页 |
1.3.5 MAX2蛋白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路线 | 第22-24页 |
1.4.1 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2 载体与菌株 | 第24页 |
2.1.3 工具酶及主要化学试剂 | 第24-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33页 |
2.2.1 植物材料的培养 | 第25页 |
2.2.2 载体的构建 | 第25-28页 |
2.2.3 不同浓度激素处理下独脚金内酯相关基因在柳枝稷中的响应 | 第28-30页 |
2.2.4 转基因拟南芥潮霉素鉴定筛选 | 第30页 |
2.2.5 PvMAX2OE在拟南芥中的功能互补试验 | 第30-31页 |
2.2.6 柳枝稷的遗传转化 | 第31-32页 |
2.2.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3.1 MAX2蛋白的同源序列分析 | 第33-34页 |
3.2 PvMAX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分析 | 第34-42页 |
3.3.1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34-35页 |
3.3.2 转基因拟南芥中PvMAX2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35-36页 |
3.3.3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鉴定 | 第36-39页 |
3.3.4 GR24和IAA对PvMAX2转基因拟南芥下胚轴的作用 | 第39-40页 |
3.3.5 GR24和IAA对PvMAX2转基因拟南芥主根长的作用 | 第40-41页 |
3.3.6 GR24和IAA对PvMAX2转基因拟南芥侧根的作用 | 第41-42页 |
3.3 柳枝稷中SL途径基因对GR24的响应 | 第42-43页 |
3.4 PvMAX2基因转柳枝稷功能研究 | 第43-46页 |
3.4.1 转基因柳枝稷PCR初步鉴定 | 第43-45页 |
3.4.2 转基因柳枝稷表型鉴定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6-50页 |
4.1 PvMAX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互补 | 第46-48页 |
4.2 柳枝稷中相关基因对独脚金内酯激素的响应 | 第48-49页 |
4.3 PvMAX2基因在柳枝稷中的遗传转化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