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半导体光放大器在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全光采样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QD-SOA)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 光采样研究现状第14-21页
        1.4.1 基于HNLF中FWM的全光采样方案第15-16页
        1.4.2 基于EAM的CAM (Cross-absorption Modulation)的采样方案第16-17页
        1.4.3 基于SOA的SLALOM光采样方案第17页
        1.4.4 基于SOA偏振旋转效应(NPR)的光采样方案第17-18页
        1.4.5 基于SOA-UNI(SOA-ultrafast Nonlinear Interferometer)的光采样方案第18页
        1.4.6 基于光孤子在HNLF中的自频移(SFS: Self-frequency shift)效应的光采样系统第18-19页
        1.4.7 常见光的量化和改进方案第19-21页
    1.5 激光器研究现状第21-23页
        1.5.1 基于SOA的环形腔激光器第21页
        1.5.2 基于SOA的环形腔可调谐多波长光纤激光器第21-22页
        1.5.3 含SOA腔多波长激光器第22页
        1.5.4 基于SOA的FWM的锁模激光器第22-23页
        1.5.5 基于SOA的NPR的锁模激光器第23页
        1.5.6 基于SOA的8字型被动锁模环形激光器第23页
    1.6 本文组织结构第23-25页
第二章 半导体光放大器基本理论第25-39页
    2.1 光放大器介绍第25-27页
        2.1.1 掺铒光纤放大器第25-26页
        2.1.2 光纤拉曼放大器(FRA)第26页
        2.1.3 半导体光放大器第26-27页
    2.2 SOA的基本理论第27-31页
        2.2.1 SOA理论模型第27-28页
        2.2.2 SOA基本方程第28-30页
        2.2.3 模型算法说明第30-31页
    2.3 SOA中的非线性效应第31-33页
        2.3.1 XGM效应第31-32页
        2.3.2 XPM效应第32页
        2.3.3 FWM效应第32页
        2.3.4 NPR效应第32-33页
    2.4 QD-SOA的理论模型第33-35页
    2.5 QD-SOA的特性分析第35-37页
        2.5.1 增益特性第35-36页
        2.5.2 相位特性第36-37页
        2.5.3 频率啁啾特性第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基于QD-SOA的主动环形锁模激光器第39-53页
    3.1 工作原理与理论分析第39-42页
        3.1.1 基本结构第39-40页
        3.1.2 锁模原理第40-41页
        3.1.3 理论分析第41-42页
    3.2 仿真结果及讨论第42-51页
        3.2.1 锁模脉冲分析第42-43页
        3.2.2 主动锁模的建立过程分析第43-44页
        3.2.3 传统SOA激光器和QD-SOA激光器输出锁模脉冲对比第44-46页
        3.2.4 不同偏置电流对锁模脉冲的影响第46-47页
        3.2.5 不同最大模式峰值增益对锁模脉冲的影响第47-48页
        3.2.6 不同有源层损耗系数对锁模脉冲的影响第48-49页
        3.2.7 不同滤波器带宽对锁模脉冲的影响第49-50页
        3.2.8 光纤非线性系数对锁模脉冲的影响:第50-51页
        3.2.9 QD-SOA环形锁模激光器的波长可调谐性分析第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基于QD-SOA的SLALOM结构全光采样门研究第53-71页
    4.1 SLALO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53-56页
    4.2 SLALOM开关窗口特性的数值模拟第56-67页
        4.2.1 SLALOM的开关窗口第57-60页
        4.2.2 偏离度影响第60-61页
        4.2.3 控制光影响第61-63页
        4.2.4 偏置电流影响第63-64页
        4.2.5 探测光功率影响第64-66页
        4.2.6 线宽增强因子第66-67页
    4.3 全光采样结果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下一篇:毫米波收发射频前端与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