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钢管混凝土及其节点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 钢管混凝土柱-梁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 第11-13页 |
1.3.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 第13-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1.4.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8-31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本构关系 | 第18-23页 |
2.2.1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18-22页 |
2.2.2 钢材本构关系 | 第22-23页 |
2.3 界面接触定义 | 第23-24页 |
2.4 单元类型网格划分 | 第24-25页 |
2.4.1 单元类型 | 第24页 |
2.4.2 网格划分 | 第24-25页 |
2.5 加载方式及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2.6 模型验证 | 第26-31页 |
2.6.1 骨架曲线 | 第26-28页 |
2.6.2 钢管和混凝土应力状态 | 第28-29页 |
2.6.3 破坏形态对比 | 第29-31页 |
第3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有限元分析 | 第31-45页 |
3.1 三类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32页 |
3.2 三类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应力云图 | 第32-34页 |
3.3 三类节点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 第34-40页 |
3.3.1 滞回曲线对比 | 第34-35页 |
3.3.2 骨架曲线对比 | 第35-36页 |
3.3.3 节点延性对比 | 第36页 |
3.3.4 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对比 | 第36-38页 |
3.3.5 节点耗能能力对比 | 第38-40页 |
3.3.6 对比分析结论 | 第40页 |
3.4 三类节点参数分析 | 第40-43页 |
3.4.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钢材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轴压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承载力分析 | 第45-58页 |
4.1 节点破坏阶段 | 第45-46页 |
4.2 规程中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 | 第46页 |
4.3 节点核心区有限元模型 | 第46-49页 |
4.4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剪承载力分析 | 第49-57页 |
4.4.1 钢管柱腹板的抗剪承载力V_w | 第50-51页 |
4.4.2 “钢板框架”受剪承载力V_f | 第51-52页 |
4.4.3 混凝土受剪承载力V_c | 第52-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