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3页 |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8-11页 |
二、媒介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三、本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一、媒介融合概念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二、媒介融合对电视节目影响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媒介融合发展的环境分析 | 第17-26页 |
第一节 认知媒介融合 | 第17-18页 |
一、什么是媒介融合 | 第17-18页 |
二、媒介融合的扩散 | 第18页 |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 | 第18-20页 |
一、节目版权融合 | 第19页 |
二、机构融合 | 第19页 |
三、结构的媒介融合 | 第19-20页 |
四、制作内容的融合 | 第20页 |
五、拍摄器械的融合 | 第20页 |
第三节 媒介融合的动力分析 | 第20-26页 |
一、受众细分 | 第21-22页 |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 | 第22页 |
三、社会和法律结构因素促进的融合 | 第22-23页 |
四、商业模型与媒介融合 | 第23-24页 |
五、文化因素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媒介融合对《士兵突击》品牌推广的影响 | 第26-37页 |
第一节 推广模式与营利模式的影响 | 第26-30页 |
一、推广平台的多样化选择 | 第27页 |
二、推广传播的多层次推进 | 第27-29页 |
三、营利方式的多元化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合作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影响 | 第30-37页 |
一、新媒体成为品牌推广的主阵地 | 第30-33页 |
二、立体式的电视节目价值评估体系初见端倪 | 第33页 |
三、传媒业者追根溯源回归“本职” | 第33-35页 |
四、媒介融合为节目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士兵突击》品牌推广展示与现存问题分析 | 第37-53页 |
第一节 《士兵突击》品牌推广方式分析 | 第38-46页 |
一、平台(或者频道)内自我推广 | 第38-40页 |
二、外部媒介宣传推广 | 第40-46页 |
第二节 《士兵突击》品牌推广现存问题分析 | 第46-53页 |
一、媒介融合的推广不是媒介堆积的推广 | 第46-48页 |
二、机构融合存瓶颈 | 第48-49页 |
三、自身媒体的建设与维护不足 | 第49-50页 |
四、推广质量无法量化 | 第50-51页 |
五、缺乏团队的协作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士兵突击》节目品牌推广的任务和战略 | 第53-64页 |
第一节 《士兵突击》节目品牌推广的任务 | 第53-58页 |
一、拓展性推广 | 第54-55页 |
二、维护性推广 | 第55-56页 |
三、粘连性推广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士兵突击》节目推广的STP战略分析 | 第58-64页 |
一、市场细分 | 第58-60页 |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 第60-61页 |
三、产品定位 | 第61-64页 |
第六章 电视节目的推广策略组合 | 第64-77页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第64-68页 |
一、电视节目产品分析 | 第64-67页 |
二、从电视节目的差异化到推广内容个性化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渠道策略 | 第68-71页 |
一、播出平台的选择 | 第69-70页 |
二、发行渠道的设计 | 第70-71页 |
第三节 品牌推广策略 | 第71-77页 |
一、电视节目推广的公关策略 | 第71-73页 |
二、电视节目的品牌策略 | 第73-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