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一、基于树枝状聚合物建立小鼠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 | 第18-27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8-20页 |
1.1.1 药品试剂 | 第18页 |
1.1.2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1.1.3 DIG标记DNA片段准备 | 第18页 |
1.1.4 精子转染程序 | 第18-19页 |
1.1.5 末端标记DNA/Dendrimers复合物的制备 | 第19页 |
1.1.6 精子的免疫组化检查方法 | 第19页 |
1.1.7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1.2 结果 | 第20-24页 |
1.2.1 精子/Dendrimers/DNA共同孵育时间和DNA使用浓度的确定 | 第20-22页 |
1.2.2 来源于不同动物个体的精子与DNA孵育后的结合率和内化率比较 | 第22页 |
1.2.3 精子获能对外源DNA结合和内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4 细胞膜通透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外源DNA结合和内化的影响 | 第23页 |
1.2.5 死精子结合和内化外源DNA的特征 | 第23-24页 |
1.3 讨论 | 第24-26页 |
1.4 小结 | 第26-27页 |
二、利用EGTA等提高精子介导效率的研究 | 第27-38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7-29页 |
2.1.1 药品试剂 | 第27页 |
2.1.2 质粒pCMV-MCS-HT的制备 | 第27-28页 |
2.1.3 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28页 |
2.1.4 EGTA、核酶抑制剂AT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精子活力影响 | 第28页 |
2.1.5 EGTA、核酶抑制剂AT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精子获能的影响 | 第28页 |
2.1.6 EGTA、核酶抑制剂AT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精子结合外源DNA的影响 | 第28页 |
2.1.7 EGTA、核酶抑制剂AT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内化DNA的影响 | 第28-29页 |
2.1.8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2.2 结果 | 第29-34页 |
2.2.1 EGTA、核酶抑制剂AT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精子活力和体外存活时间影响 | 第29-31页 |
2.2.2 EGTA、核酶抑制剂AT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2.2.3 EGTA、核酶抑制剂AT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精子结合外源DNA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4 EGTA、核酶抑制剂AT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对内化DNA的影响 | 第34页 |
2.3 讨论 | 第34-36页 |
2.4 小结 | 第36-38页 |
三、hHT/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 第38-5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8-46页 |
3.1.1 材料 | 第38页 |
3.1.2 主要设备 | 第38-39页 |
3.1.3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39-40页 |
3.1.4 方法 | 第40-4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3.2.1 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hHT的构建 | 第46-48页 |
3.2.2 GFP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 第48页 |
3.2.3 小鼠成纤维细胞中hHT的检测 | 第48-49页 |
3.3 讨论 | 第49-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四、hDAF/R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 第51-58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3页 |
4.1.1 主要材料 | 第51页 |
4.1.2 方法 | 第51-5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4.2.1 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C1-hDAF的构建 | 第53-56页 |
4.2.2 RFP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 第56页 |
4.2.3 小鼠成纤维细胞中hDAF的检测 | 第56-57页 |
4.3 讨论 | 第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五、利用精子介导法建立hHT/hDAF双基因转移小鼠模型 | 第58-64页 |
5.1 对象和方法 | 第58-61页 |
5.1.1 主要材料 | 第58页 |
5.1.2 方法 | 第58-60页 |
5.1.3 数据分析 | 第60-6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5.2.1 转基因胚胎的制备 | 第61-62页 |
5.2.2 G_0小鼠的PCR检测 | 第62页 |
5.2.3 G_0代小鼠的Southern blot检测 | 第62页 |
5.3 讨论 | 第62-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综述 | 第75-96页 |
精子介导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75-8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异种移植用转基因猪临床前研究进展 | 第86-9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