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1 甲壳类眼柄神经激素的功能 | 第13-18页 |
1.1 研究眼柄神经激素功能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1.1.1 眼柄切除术 | 第14页 |
1.1.2 活体注射重组表达蛋白 | 第14页 |
1.1.3 RNAi技术 | 第14页 |
1.2 促色素细胞激素的功能 | 第14-15页 |
1.3 CHH家族激素的功能 | 第15-18页 |
1.3.1 CHH | 第15-16页 |
1.3.2 MIH | 第16-17页 |
1.3.3 MOIH | 第17页 |
1.3.4 GIH | 第17-18页 |
2 甲壳类眼柄神经激素的一级结构 | 第18-24页 |
2.1 研究眼柄神经激素一级结构的主要方法 | 第18-20页 |
2.1.1 筛选cDNA文库 | 第19页 |
2.1.2 反转录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 | 第19-20页 |
2.2 促色素细胞激素的一级结构 | 第20-21页 |
2.2.1 RPCH | 第20页 |
2.2.2 PDH | 第20-21页 |
2.3 CHH家族激素的一级结构 | 第21-24页 |
2.3.1 CHH | 第21-22页 |
2.3.2 MIH | 第22页 |
2.3.3 MOIH | 第22-23页 |
2.3.4 GIH | 第23页 |
2.3.5 离子转运肽(ITP) | 第23-24页 |
3 甲壳类眼柄神经激素的表达 | 第24-26页 |
3.1 研究眼柄神经激素表达的主要方法 | 第24-25页 |
3.1.1 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法 | 第24页 |
3.1.2 Northern印迹 | 第24页 |
3.1.3 RNase保护分析 | 第24-25页 |
3.1.4 RT-PCR法 | 第25页 |
3.2 眼柄神经激素的表达特征 | 第25-26页 |
4 甲壳类眼柄神经激素研究的展望 | 第26-27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青虾眼柄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29-37页 |
1 材料 | 第29页 |
1.1 实验虾 | 第29页 |
1.2 试剂 | 第29页 |
1.3 仪器 | 第29页 |
2 方法 | 第29-31页 |
2.1 RNase的灭除 | 第30页 |
2.2 青虾眼柄总RNA提取 | 第30-31页 |
2.2.1 RNAiso法 | 第30页 |
2.2.2 改良RNAiso法 | 第30页 |
2.2.3 RNeasy Mini Kit法 | 第30页 |
2.2.4 RNAiso/Unizol结合RNeasy Mini Kit法 | 第30-31页 |
2.3 青虾眼柄总RNA质量检测 | 第31页 |
2.3.1 总RNA纯度及完整性检测 | 第31页 |
2.3.2 RT-PCR检测总RNA质量 | 第31页 |
3 结果 | 第31-34页 |
3.1 RNAiso法提取总RNA的质量 | 第31-32页 |
3.2 改良RNAiso法提取总RNA的质量 | 第32页 |
3.3 RNeasy Mini Kit法提取总RNA的质量 | 第32页 |
3.4 RNAiso/Unizol结合RNeasy Mini Kit法提取总RNA的质量 | 第32-34页 |
4 讨论 | 第34-36页 |
4.1 色素的影响 | 第35页 |
4.2 DNA污染的去除 | 第35页 |
4.3 RNA的完整性 | 第35-36页 |
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青虾性腺抑制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7-61页 |
1 材料 | 第37-38页 |
1.1 实验虾 | 第37页 |
1.2 试剂 | 第37页 |
1.3 仪器 | 第37-38页 |
2 方法 | 第38-47页 |
2.1 青虾眼柄总RNA的提取 | 第38页 |
2.2 青虾GIH-A和GIH-B部分片段的分离 | 第38-39页 |
2.2.1 引物的设计 | 第38页 |
2.2.2 反转录 | 第38-39页 |
2.2.3 部分片段扩增 | 第39页 |
2.3 青虾GIH-A和GIH-B的3’RACE | 第39-41页 |
2.3.1 引物的设计 | 第39-40页 |
2.3.2 反转录 | 第40页 |
2.3.3 3’端扩增 | 第40-41页 |
2.4 青虾GIH-A和GIH-B的5’RACE | 第41-44页 |
2.4.1 引物的设计 | 第41页 |
2.4.2 反转录 | 第41-43页 |
2.4.3 5’端扩增 | 第43-44页 |
2.5 PCR产物的克隆 | 第44-46页 |
2.5.1 感受态的制备 | 第44-45页 |
2.5.2 PCR产物的回收 | 第45页 |
2.5.3 连接 | 第45页 |
2.5.4 转化 | 第45-46页 |
2.5.5 重组克隆的筛选 | 第46页 |
2.5.6 重组克隆的鉴定 | 第46页 |
2.6 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第46-47页 |
3 结果 | 第47-58页 |
3.1 青虾眼柄总RNA抽提结果 | 第47页 |
3.2 青虾GIH-A和GIH-B部分片段的分离 | 第47页 |
3.3 青虾GIH-A和GIH-B 3’端的分离 | 第47-48页 |
3.4 青虾GIH-A和GIH-B 5’端的分离 | 第48-49页 |
3.5 序列分析 | 第49-58页 |
3.5.1 青虾GIH-A和GIH-B的序列结构特征 | 第50-53页 |
3.5.1.1 青虾GIH-A的序列结构特征 | 第50-51页 |
3.5.1.2 青虾GIH-B的序列结构特征 | 第51-52页 |
3.5.1.3 青虾GIH-A和GIH-B的序列差异 | 第52-53页 |
3.5.2 青虾GIH-A和GIH-B的同源性分析 | 第53-56页 |
3.5.3 甲壳动物CHH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6-58页 |
4 讨论 | 第58-59页 |
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青虾高血糖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61-73页 |
1 材料 | 第61页 |
2 方法 | 第61-62页 |
2.1 青虾眼柄总RNA的提取 | 第61页 |
2.2 青虾CHH部分片段的分离 | 第61页 |
2.2.1 引物的设计 | 第61页 |
2.2.2 反转录 | 第61页 |
2.2.3 部分片段PCR扩增 | 第61页 |
2.3 青虾CHH的3’RACE | 第61-62页 |
2.3.1 引物的设计 | 第61-62页 |
2.3.2 反转录 | 第62页 |
2.3.3 3’端扩增 | 第62页 |
2.4 青虾CHH的5’RACE | 第62页 |
2.4.1 引物的设计 | 第62页 |
2.4.2 反转录 | 第62页 |
2.4.3 5’端扩增 | 第62页 |
2.5 PCR产物的克隆 | 第62页 |
2.6 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第62页 |
3 结果 | 第62-70页 |
3.1 青虾眼柄总RNA抽提结果 | 第62页 |
3.2 青虾CHH部分片段的分离 | 第62-63页 |
3.3 青虾CHH 3’端的分离 | 第63页 |
3.4 青虾CHH 5’端的分离 | 第63-64页 |
3.5 序列分析 | 第64-70页 |
3.5.1 青虾CHH的序列结构特征 | 第64-65页 |
3.5.2 青虾CHH的同源性分析 | 第65-69页 |
3.5.3 CHH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69-70页 |
4 讨论 | 第70-72页 |
5 小结 | 第72-73页 |
全文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附录 实验试剂及配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已发表或已接受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