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言 | 第12-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花岗岩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17-19页 |
1.4 工作量统计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30页 |
2.1 变质基底组成 | 第20-21页 |
2.2 盖层 | 第21-24页 |
2.3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 | 第24-28页 |
2.4 侵入岩分布特征 | 第28-30页 |
第3章 泥盆纪花岗岩类特征及构造背景 | 第30-43页 |
3.1 岩体地质及岩相特征 | 第31-33页 |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40页 |
3.3 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40-43页 |
第4章 石炭纪花岗岩类特征及构造背景 | 第43-55页 |
4.1 岩体地质及岩相特征 | 第43-45页 |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50页 |
4.3 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50-52页 |
4.4 同位素年代学 | 第52-55页 |
第5章 二叠纪花岗岩类特征及构造背景 | 第55-89页 |
5.1 岩体地质与岩相特征 | 第55-61页 |
5.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61-79页 |
5.3 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79-83页 |
5.4 同位素年代学 | 第83-89页 |
第6章 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特征 | 第89-95页 |
6.1 岩石组合 | 第89页 |
6.2 岩石成因 | 第89-91页 |
6.3 古亚洲洋闭合时间 | 第91-94页 |
6.4 构造演化历史及岩浆侵位模式 | 第94-9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