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 第12-19页 |
一、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19-22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9页 |
二、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三、研究的数据来源及使用原因说明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德宏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及利用状况 | 第22-47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4页 |
一、自然概况 | 第22-23页 |
二、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数量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一、德宏州历年耕地数量 | 第24-26页 |
二、德宏州及其各县(市)耕地现状 | 第26-28页 |
三、德宏州基本农田分布 | 第28页 |
第三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质量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一、德宏州耕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 第28-30页 |
二、德宏州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三、耕地有效灌溉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耕地利用效益分析 | 第32-36页 |
一、耕地产出效益分析 | 第33-34页 |
二、耕地消耗回报情况分析 | 第34页 |
三、耕地污染替代情况分析 | 第34-35页 |
四、耕地利用集约程度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五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第36-47页 |
一、德宏州耕地与基本农田时空变化分析 | 第36-40页 |
二、德宏州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40-47页 |
第三章 耕地与基本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保护压力及保护的效益 | 第47-59页 |
第一节 德宏州耕地压力分析 | 第47-52页 |
第二节 德宏州耕地与基本农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52-55页 |
一、耕地数量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二、耕地质量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页 |
三、耕地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德宏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保护压力 | 第55-56页 |
一、人口不断增加 | 第55-56页 |
二、经济社会发展将占用耕地 | 第56页 |
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 第56页 |
第四节 德宏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效益分析 | 第56-59页 |
第四章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对策 | 第59-69页 |
第一节 对耕地数量保护的对策建议 | 第59-65页 |
一、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 第62-63页 |
二、科学核定生态退耕规模和范围,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 第63页 |
三、科学控制农业结构调整与灾毁减少耕地规模 | 第63-64页 |
四、加强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减轻耕地压力 | 第64页 |
五、理清不同区位条件下耕地的主要功能,保障保护目标的实现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对耕地质量保护的对策建议 | 第65-69页 |
一、大力增加投入,适度提高耕地复种指数,集约经营 | 第65-66页 |
二、建立健全耕地节约型生产体系,提高耕地总产出 | 第66页 |
三、通过土地整理复垦,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 第66页 |
四、加快土地信息化建设,建立耕地预警、监测系统 | 第66-67页 |
五、增强耕地保护意识,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 | 第67页 |
六、创新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制定差别化的管制和激励政策 | 第67页 |
七、发挥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 第67-68页 |
八、建设项目尽量“上山”,走耕地保护特殊城镇化道路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基本结论与文章的不足 | 第69-72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第二节 文章的不足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