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9-11页 |
第1章 1949—1956年《人民日报》在政治思想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 | 第11-19页 |
1.1 强化社会主义建设“共识”成为思想传播的主题内容 | 第11-12页 |
1.2 强化社会主义建设“共识”思想传播的表现 | 第12-17页 |
1.2.1 对经济生产的大力宣传 | 第13-16页 |
1.2.2 对政治上外交的宣传报道 | 第16-17页 |
1.3 强化社会主义建设“共识”思想传播的效果和影响 | 第17-19页 |
第2章 1956—1976年《人民日报》在政治思想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 | 第19-33页 |
2.1 沉默螺旋式“左倾”思想偏差的背景 | 第19-20页 |
2.2 “左倾”思想偏差和调整的表现 | 第20-30页 |
2.2.1 严重脱离实际,报道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 | 第21-25页 |
2.2.2 十年动乱,沦为“帮报”的命运 | 第25-30页 |
2.3 沉默螺旋式“左倾”思想偏差与调整的意义和启示 | 第30-33页 |
2.3.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 第30-31页 |
2.3.2 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 第31-33页 |
第3章 1976—1979年《人民日报》在政治思想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 | 第33-42页 |
3.1 设置思想发动议程的背景 | 第33-34页 |
3.2 思想发动议程设置的三个阶段 | 第34-37页 |
3.2.1 开启思想发动议程 | 第34-35页 |
3.2.2 奠定思想发动议程的基础 | 第35-36页 |
3.2.3 完成思想发动的最后议程 | 第36-37页 |
3.3 成功进行思想发动议程的意义和启示 | 第37-42页 |
3.3.1 思想发动议程带来了新闻事业的空前繁荣 | 第37-38页 |
3.3.2 思想发动议程促进了人的解放 | 第38页 |
3.3.3 思想发动议程推动了社会的变化 | 第38-39页 |
3.3.4 思想发动议程开启了中国的经济改革 | 第39页 |
3.3.5 思想发动议程催生了经济生活的新词汇:特区 | 第39-40页 |
3.3.6 思想发动议程带动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 第40-42页 |
第4章 30年《人民日报》在政治思想传播中角色和作用分析的启示与借鉴 | 第42-44页 |
4.1 主流媒体当今仍然发挥传播的主体作用 | 第42-43页 |
4.2 媒体不能失去独立性和诚信性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