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8-30页 |
2.1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及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2.1.1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 第18-19页 |
2.1.2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2.2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的特点和作用 | 第20-21页 |
2.2.1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的特点 | 第20页 |
2.2.2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的作用 | 第20-21页 |
2.3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融资绩效的管理熵分析 | 第21-23页 |
2.4 基于管理熵的风险投资融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2.4.1 风险投资融资管理组织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页 |
2.4.2 风险投资融资管理组织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2.5 风险投资融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4-29页 |
2.5.1 指标设计的原则 | 第24-25页 |
2.5.2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25-26页 |
2.5.3 指标的内涵与测算 | 第26-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绩效评价管理熵法 | 第30-41页 |
3.1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绩效评价方法分析 | 第30-31页 |
3.1.1 绩效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3.1.2 管理熵法的优势分析 | 第31页 |
3.2 管理熵法评价原理及评价模型 | 第31-34页 |
3.2.1 管理熵法评价原理 | 第31-32页 |
3.2.2 管理熵值法评价模型 | 第32-34页 |
3.3 管理熵法的绩效评价步骤 | 第34-39页 |
3.3.1 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34页 |
3.3.2 指标权重矩阵的确定 | 第34-38页 |
3.3.3 评价因素相互影响力矩阵的确定 | 第38-39页 |
3.3.4 管理熵值的计算 | 第39页 |
3.3.5 评价结果的分析依据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天宇朗通公司实证研究 | 第41-45页 |
4.1 天宇朗通公司概况及风险投资融资背景 | 第41-42页 |
4.1.1 天宇朗通公司简介 | 第41页 |
4.1.2 天宇朗通风险投资融资背景 | 第41-42页 |
4.2 天宇朗通公司风险投资融资绩效评价 | 第42-44页 |
4.2.1 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42页 |
4.2.2 指标熵值的计算 | 第42-43页 |
4.2.3 总熵值的计算 | 第43页 |
4.2.4 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绩效提升策略 | 第45-50页 |
5.1 风险投资融资管理组织内部策略 | 第45-47页 |
5.1.1 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 第45-46页 |
5.1.2 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策略 | 第46页 |
5.1.3 风险资本产出能力提升策略策略 | 第46-47页 |
5.2 风险投资融资管理组织外部策略 | 第47-49页 |
5.2.1 投资商及融资时机的选择策略 | 第47页 |
5.2.2 风险资本的使用策略 | 第47-48页 |
5.2.3 与风险投资家的沟通策略 | 第48-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