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专家证人制度及其对我国民事鉴定人制度之借鉴意义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1-13页
第1章 专家证人制度概述第13-25页
    1.1 专家证人制度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1.1.1 专家与专家证人第13页
        1.1.2 普通证人与专家证人第13-14页
        1.1.3 鉴定人与专家证人第14页
    1.2 专家证人制度的内容第14-18页
        1.2.1 专家证人的资格审查第14-16页
        1.2.2 专家证人的选任第16-17页
        1.2.3 专家证人的立场第17页
        1.2.4 专家证人的法律责任第17-18页
    1.3 专家证据的程序正当性规则第18-19页
        1.3.1 专家证据的开示第18-19页
        1.3.2 专家证据的质证第19页
    1.4 对专家证人制度的评价第19-21页
        1.4.1 专家证人制度的优点第19-20页
        1.4.2 专家证人制度的缺陷第20-21页
    1.5 国外专家证人制度的发展趋势第21-25页
        1.5.1 规范专家证人的资格及行业标准第21-22页
        1.5.2 明确专家证人的法律责任第22页
        1.5.3 建立完善的专家证言采信规则第22-23页
        1.5.4 使用中立的专家证人第23-24页
        1.5.5 提高诉讼的经济性和效率性第24-25页
第2章 专家证人制度与鉴定人制度之比较第25-33页
    2.1 两种制度的异同第25-31页
        2.1.1 关于资格的比较第25-26页
        2.1.2 关于选任的比较第26-27页
        2.1.3 关于诉讼地位的比较第27页
        2.1.4 关于权利义务的比较第27-29页
        2.1.5 关于证据效力的比较第29-30页
        2.1.6 关于民事责任的比较第30-31页
    2.2 两种制度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第31-33页
        2.2.1 两种制度受到不同的历史法律文化的影响第31页
        2.2.2 两种制度受到不同诉讼理念的影响第31页
        2.2.3 两种制度受到不同诉讼构造的影响第31-33页
第3章 我国民事鉴定人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3-40页
    3.1 我国鉴定人制度的背景概况第33页
    3.2 我国民事鉴定人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3.2.1 鉴定机构的设置较混乱第33-34页
        3.2.2 当事人对鉴定程序启动权欠缺第34页
        3.2.3 鉴定人的主体资格缺乏详细审查第34-35页
        3.2.4 鉴定人的义务及法律责任规定笼统第35页
        3.2.5 鉴定人的出庭难第35-36页
        3.2.6 没有统一的鉴定结论可采性规则第36页
    3.3 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第36-40页
        3.3.1 关于如何认定专家辅助的资格问题第37页
        3.3.2 关于专家辅助人的启用问题第37-38页
        3.3.3 关于专家辅助人的功能及地位问题第38-39页
        3.3.4 关于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可采性问题第39页
        3.3.5 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之间的关系第39-40页
第4章 借鉴专家证人制度完善我国民事鉴定人制度第40-46页
    4.1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引入专家证人制度的必要性第40-41页
        4.1.1 现代诉讼领域的新发展第40页
        4.1.2 中立性的保持第40-41页
        4.1.3 当事人权利的保证第41页
    4.2 完善民事鉴定人制度的建议第41-46页
        4.2.1 鉴定主体的资格管理第42-43页
        4.2.2 鉴定程序的启动和鉴定主体的选任第43-44页
        4.2.3 鉴定主体的法律责任第44页
        4.2.4 鉴定人的出庭第44-45页
        4.2.5 鉴定结论的开示和质证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以S市新移民为例
下一篇:气味商标注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