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1.1 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1.2 郭沫若历史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第2章 郭沫若历史剧语气词统计 | 第15-25页 |
2.1 语料的来源和范围 | 第15页 |
2.2 检索和统计内容 | 第15-19页 |
2.2.1 对文言语气词的检索 | 第16-17页 |
2.2.2 对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检索 | 第17-19页 |
2.3 词频检索的步骤和结果 | 第19-25页 |
2.3.1 词频检索的步骤 | 第19页 |
2.3.2 词频检索的结果 | 第19-25页 |
第3章 郭沫若历史剧语气词频率的个体分析 | 第25-58页 |
3.1 文言语气词的个体分析 | 第25-27页 |
3.1.1 高频率的文言语气词 | 第25-26页 |
3.1.2 低频率的文言语气词 | 第26-27页 |
3.2 现代汉语主体语气词的个体分析 | 第27-54页 |
3.2.1 高频率的主体语气词 | 第28-48页 |
3.2.2 低频率的主体语气词 | 第48-54页 |
3.3 语气词连用的个体描写 | 第54-58页 |
3.3.1 “的”+单音节语气词 | 第54-56页 |
3.3.2 “了”+单音节语气词 | 第56-58页 |
第4章 郭沫若历史剧语气词比较分析 | 第58-63页 |
4.1 早期历史剧语气词与中期历史剧语气词的对比分析 | 第58-60页 |
4.2 与《雷雨》语气词的比较分析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