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的遗传定位及其过程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

中文摘要第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6页
1 前言第16-41页
   ·花粉与雌蕊互作的分子遗传机制第16-28页
     ·花粉与雌蕊的亲和互作第16-20页
     ·花粉与雌蕊的自交不亲和互作第20-24页
     ·玉米花粉与花丝的异交不亲和互作第24-28页
   ·玉米异交不亲和的遗传与育种利用研究第28-32页
     ·玉米异交不亲和的遗传研究第28-29页
     ·玉米异交不亲和的育种利用第29-30页
     ·分子标记开发与遗传定位第30-32页
   ·花粉与雌蕊转录组差异表达研究第32-36页
     ·转录组差异表达的分析方法第32-35页
     ·花粉与雌蕊转录组差异表达研究进展第35-36页
   ·花粉与雌蕊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第36-40页
     ·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分析方法第36-39页
     ·花粉与雌蕊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研究进展第39-4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0-41页
2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 的遗传定位第41-56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植物材料、菌株、载体、酶及生化试剂第41页
     ·自交、正交与反交组合的结实率调查第41页
     ·花粉与花丝互作过程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第41-42页
     ·分离群体的构建与分子标记开发第42-43页
     ·玉米基因组DNA 的提取、PCR 扩增与凝胶检测第43-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4页
     ·玉米异交不亲和的表型鉴定与败育过程的观察第45-48页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 遗传定位第48-54页
   ·讨论第54-56页
     ·玉米异交不亲和的表型与败育过程第54页
     ·参考873 基因组序列Ga1-S 基因的遗传定位第54-56页
3 玉米异交不亲和的转录组分析第56-73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6-60页
     ·植物材料与实验设计第56页
     ·总RNA 提取第56页
     ·表达标签的高通量测序第56-57页
     ·表达谱的差异分析第57-59页
     ·差异基因的荧光定量PCR 验证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9页
     ·总RNA 提取第60页
     ·表达标签的高通量测序第60-61页
     ·玉米授粉后 5 小时后自交与反交组合间花丝表达谱的差异分析第61-65页
     ·差异基因的荧光定量PCR 验证第65-67页
     ·功能预测分析第67-69页
   ·讨论第69-73页
     ·玉米授粉后 5 小时自交与反交组合间表达谱差异分析第69-70页
     ·玉米花粉与雌蕊互作的相关候选转录本第70-73页
4 玉米异交不亲和的蛋白组分析第73-8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3-77页
     ·植物材料、酶及生化试剂第73页
     ·蛋白质的提取、纯化、定量、双向电泳分离第73-75页
     ·蛋白点差异分析、取点、酶解第75-76页
     ·MALDI-TOF-MS 质谱分析与数据检索第76-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84页
     ·玉米自交与异交组合间花丝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第77-80页
     ·玉米花粉与花丝早期互作的双向电泳分析第80-84页
   ·讨论第84-88页
     ·玉米异交不亲和蛋白质组的变化趋势与相关候选蛋白第84-85页
     ·玉米花粉与花丝早期互作的蛋白质组的变化趋势与相关候选蛋白第85-88页
5 全文结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5页
7 附录第105-108页
8 致谢第108-109页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伞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高密度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