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孔子的德育思想 | 第11-15页 |
一、 以德治为目标的道德教化论 | 第11-12页 |
二、 关于德育内容的设计 | 第12-13页 |
三、 注重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君子”人格 | 第13页 |
四、 倡导“循循善诱”式的德育方法 | 第13-14页 |
五、 自我教育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孟子的德育思想 | 第15-18页 |
一、 以“性善论”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 | 第15-16页 |
二﹑以“民本论”为特征的“仁政说” | 第16-17页 |
三﹑以“反省内求”为主要特征的道德修养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荀子的德育思想 | 第18-22页 |
一、 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化性起伪”说 | 第18-19页 |
二、 “以义制利”的道德取向 | 第19-20页 |
三、 以重“行”为特征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与德育状况 | 第23-33页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 | 第23-26页 |
一、 道德价值认同、取向多样化 | 第23-24页 |
二、 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 第24-25页 |
三、 对社会及他人的道德要求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不一致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德育问题的成因 | 第26-32页 |
一、 西方不良道德观念的影响 | 第26页 |
二、 市场化、信息化的负面作用 | 第26-28页 |
三、 教育本身的原因 | 第28-30页 |
四、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0-31页 |
五、 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确立人本德育的理念 | 第33-35页 |
一﹑人文关怀理念 | 第33-34页 |
二﹑以生为本理念 | 第34-35页 |
三、 走向人本德育 | 第35页 |
第二节 “君子人格”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 | 第35-38页 |
一、 有助于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 | 第36-37页 |
二、 有助于培养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 | 第37页 |
三、 有助于培养“见利思义”的精神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借鉴先秦儒家的德育方法 | 第38-43页 |
一、 重视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 | 第38-39页 |
二、 注重情感陶冶 | 第39-40页 |
三、 知行统一、注重道德践履 | 第40-42页 |
四、 重视德育环境建设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