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19页 |
1.1 循环miRNA与心血管疾病 | 第16-17页 |
1.2 miR-31、LATS2与高血压左室肥厚 | 第17-19页 |
第2章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循环mi RNA的特异性表达 | 第19-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0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1.4 主要试剂配方 | 第20-21页 |
2.1.5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 结果 | 第24-29页 |
2.2.1 临床资料比较 | 第24页 |
2.2.2 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 | 第24-25页 |
2.2.3 循环mi RNAs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 第25-29页 |
2.3 讨论 | 第29-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miR-31与LATS2在肥大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 第32-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44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3.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32-34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3.1.4 主要试剂配方 | 第34-37页 |
3.1.5 实验方法 | 第37-44页 |
3.2 结果 | 第44-47页 |
3.2.1 原代心肌细胞培养 | 第44页 |
3.2.2 AngII刺激心肌细胞miR-31表达 | 第44-45页 |
3.2.3 心肌细胞肥大基因及LATS2基因表达变化 | 第45-46页 |
3.2.4 肥大心肌细胞荧光染色 | 第46-47页 |
3.2.5 Western blot检测LATS2的表达 | 第47页 |
3.3 讨论 | 第47-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miR-31对LATS2及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 | 第50-6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7页 |
4.1.1 实验对象 | 第50页 |
4.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50-51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51页 |
4.1.4 主要试剂配方 | 第51-52页 |
4.1.5 实验方法 | 第52-57页 |
4.2 结果 | 第57-62页 |
4.2.1 LV-miR31inhibitor载体构建 | 第57-58页 |
4.2.2 LV-miR31inhibitor感染心肌细胞 | 第58-59页 |
4.2.3 LV-miR31inhibitor感染心肌细胞对miR-31表达影响 | 第59-60页 |
4.2.4 LV-miR31inhibitor对肥大基因及LATS2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5 LV-miR31inhibitor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6 LV-miR31inhibitor对LATS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2页 |
4.3 讨论 | 第62-64页 |
4.4 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miR-31对LATS2的靶向调控作用 | 第65-7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5-74页 |
5.1.1.实验对象 | 第65-66页 |
5.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66页 |
5.1.3 主要仪器 | 第66页 |
5.1.4 主要试剂配方 | 第66-67页 |
5.1.5 实验方法 | 第67-74页 |
5.2 结果 | 第74-76页 |
5.2.1 双荧光素酶载体构建 | 第74-75页 |
5.2.2 293T细胞质粒共转染效果 | 第75页 |
5.2.3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75-76页 |
5.3 讨论 | 第76-78页 |
5.4 小结 | 第78-79页 |
全文结论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综述 | 第88-97页 |
综述一 | 第88-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综述二 | 第92-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