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1 水合反应概述 | 第9-15页 |
1.1.1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2 酸和汞催化剂 | 第10-11页 |
1.1.3 第8族:铁,钌和锇催化剂 | 第11-12页 |
1.1.4 第9族:钴,铑和铱催化剂 | 第12-13页 |
1.1.5 第10族:镍,钯和铂催化剂 | 第13-14页 |
1.1.6 第11族:铜,银和金催化剂 | 第14-15页 |
1.2 金纳米颗粒概述 | 第15-22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单金属的金纳米颗粒 | 第17-18页 |
1.2.3 双金属的金纳米颗粒 | 第18-20页 |
1.2.4 生物合成法 | 第20-21页 |
1.2.5 种子生长法 | 第21-22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Au–SiO_2@Fe_3O_4–RGO磁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 第24-43页 |
2.1 引言 | 第24-26页 |
2.2 主要药品和设备 | 第26-28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2.2.3 实验分析仪器 | 第28页 |
2.3 复合材料制备 | 第28-30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3.2 实验原理 | 第29页 |
2.3.3 Fe_3O_4–RGO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4 SiO_2@Fe_3O_4–RGO的制备 | 第30页 |
2.3.5 Au–SiO_2@Fe_3O_4–RGO的制备 | 第30页 |
2.4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0-37页 |
2.4.1 XRD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30-32页 |
2.4.2 TEM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2.4.3 XPS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2.4.4 磁性分析 | 第37页 |
2.4.5 ICP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37页 |
2.5 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37-41页 |
2.5.1 反应条件 | 第38页 |
2.5.2 反应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39页 |
2.5.3 复用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Au–SO_4~(2-)/TiO_2–RGO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 第43-61页 |
3.1 引言 | 第43-45页 |
3.2 主要药品和设备 | 第45-47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45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45-46页 |
3.2.3 实验分析仪器 | 第46-47页 |
3.3 复合材料制备 | 第47-49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3.3.2 实验原理 | 第47-48页 |
3.3.3 Au–RGO的制备 | 第48页 |
3.3.4 TiO_2–RGO的制备 | 第48页 |
3.3.5 Au–TiO_2–RGO的制备 | 第48-49页 |
3.3.6 Au–SO_4~(2-)/TiO_2–RGO的制备 | 第49页 |
3.3.7 Au–TiO_2的制备 | 第49页 |
3.4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49-55页 |
3.4.1 XRD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3.4.2 TEM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3.4.3 XPS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2-53页 |
3.4.4 FTIR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3-54页 |
3.4.5 NH3-TPD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3.4.6 ICP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5页 |
3.5 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55-59页 |
3.5.1 反应条件 | 第56页 |
3.5.2 反应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57页 |
3.5.3 复用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3.5.4 反应机理 | 第58-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