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双目视觉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机器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第11-12页
    1.3 双目视觉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路径规划研究现状第14-16页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6-17页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标定第19-35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19-25页
        2.2.1 相关参考坐标系的定义第19-21页
        2.2.2 理想摄像机模型第21-24页
        2.2.3 非线性摄像机模型第24-25页
    2.3 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5-31页
        2.3.1 摄像机标定方法概括第25-26页
        2.3.2 张正友平面标定法第26-31页
    2.4 摄像机标定实验第31-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特征提取与匹配第35-49页
    3.1 特征提取第35-38页
        3.1.1 图像特征第36-37页
        3.1.2 图像特征点提取方法第37-38页
    3.2 图像立体匹配第38-40页
        3.2.1 立体匹配算法第38-39页
        3.2.2 立体匹配约束规则第39-40页
    3.3 基于SURF算法的特征提取与匹配第40-45页
        3.3.1 SURF特征提取第40-45页
        3.3.2 SURF特征匹配第45页
    3.4 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匹配实验第45-48页
        3.4.1 特征点提取与匹配第45-46页
        3.4.2 剔除误匹配特征点对的方法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双目视觉定位第49-63页
    4.1 双目视觉系统分类第49-50页
    4.2 双目视觉视差测距原理第50-51页
        4.2.1 极线几何关系第50-51页
        4.2.2 双目视觉测距原理第51页
    4.3 图像特征点跟踪第51-53页
    4.4 运动参数估计第53-54页
    4.5 双目视觉定位实验第54-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基于人工势场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第63-73页
    5.1 传统人工势场法第63-65页
    5.2 人工势场法局部极小点缺点的改进方法第65-66页
    5.3 本文针对人工势场法局部极小点缺点的改进方法第66-71页
        5.3.1 自主建立虚拟目标牵引点第67-70页
        5.3.2 修改斥力方向和自主建立虚拟目标牵引点的混合算法第70-71页
    5.4 本文改进算法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1-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厚大断面核电压力容器SA508-3钢锻件低温冲击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