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棘豆化学成分、营养成分评价及疯草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国外动物疯草中毒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主要疯草种类及分布 | 第14-15页 |
·疯草中毒病的诊断技术研究 | 第15-16页 |
·临床诊断 | 第15页 |
·实验室诊断 | 第15-16页 |
·疯草中毒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 第16-20页 |
·展望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预试验及薄层分析 | 第21-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植物样品 | 第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 | 第22页 |
·小花棘豆氰甙成分的专项预试验 | 第22页 |
·小花棘豆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成分的专项预试验 | 第22页 |
·小花棘豆各极性部分浸膏的制备 | 第22-23页 |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薄层分析及相对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试验结果 | 第24-31页 |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预试验结果 | 第24页 |
·小花棘豆总浸膏制备及各极性部分萃取结果 | 第24页 |
·小花棘豆各萃取部分薄层分析及相对含量测定结果 | 第24-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小花棘豆石油醚萃取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 第33-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试验样品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结果 | 第34-36页 |
·石油醚萃取部分一级柱层析分离 | 第34-35页 |
·石油醚萃取部分二级柱层析分离 | 第35-36页 |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小花棘豆不同生长时期营养价值评价 | 第39-46页 |
·试验材料 | 第39-40页 |
·植物样品 | 第39页 |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试验结果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5页 |
·小花棘豆与其它饲料营养成分比较 | 第40-41页 |
·小花棘豆不同时期粗蛋白与其它牧草比较 | 第41-42页 |
·小花棘豆不同时期粗灰分与其它牧草比较 | 第42-43页 |
·小花棘豆不同时期酸性洗涤纤维与其它牧草比较 | 第43页 |
·小花棘豆不同时期中性洗涤纤维与其它牧草比较 | 第43-44页 |
·小花棘豆不同时期钙与其它牧草比较 | 第44页 |
·小花棘豆不同时期磷与其它牧草比较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疯草苦马豆素动态规律研究 | 第46-52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6-47页 |
·疯草样品前处理 | 第47页 |
·苦马豆素含量测定与计算 | 第47-48页 |
·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页 |
·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测定结果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疯草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 | 第50页 |
·疯草防治建议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