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资产剥离动因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1.2.2 资产剥离经济后果文献回顾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研究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2 资产剥离的理论概述 | 第18-29页 |
2.1 资产剥离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资产剥离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资产剥离与并购的区别 | 第18-19页 |
2.2 资产剥离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效率理论 | 第19页 |
2.2.2 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3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20页 |
2.2.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22页 |
2.2.5 “归核化”理论 | 第22页 |
2.3 资产剥离的战略动因 | 第22-24页 |
2.3.1 强化核心业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22-23页 |
2.3.2 改善财务状况,优化资产结构 | 第23页 |
2.3.3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调整业务战略方向 | 第23-24页 |
2.3.4 注入新的优质资产,扩充产业版图 | 第24页 |
2.4 资产剥离的实施方式 | 第24-26页 |
2.4.1 资产出售 | 第24-25页 |
2.4.2 企业分立 | 第25页 |
2.4.3 股权切离 | 第25页 |
2.4.4 资产置换 | 第25-26页 |
2.5 资产剥离的经济后果 | 第26-29页 |
2.5.1 资产剥离调整资本结构,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 第26页 |
2.5.2 资产剥离改善公司形象,提升企业价值 | 第26-27页 |
2.5.3 资产剥离调整公司业务方向,摆脱现有发展限制 | 第27页 |
2.5.4 资产剥离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 第27页 |
2.5.5 资产剥离改善企业财务弹性,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 第27-29页 |
3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的案例介绍 | 第29-37页 |
3.1 光电股份公司背景概述 | 第29-31页 |
3.1.1 光电股份公司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1.2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前经营现状 | 第30-31页 |
3.2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运行方案 | 第31-37页 |
3.2.1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实施背景 | 第31-33页 |
3.2.2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整体方案 | 第33-34页 |
3.2.3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具体进程 | 第34-36页 |
3.2.4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结果体现 | 第36-37页 |
4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的战略动因及效果评价 | 第37-45页 |
4.1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的战略动因 | 第37-39页 |
4.1.1 调整公司战略目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第37-38页 |
4.1.2 改善财务状况,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 第38页 |
4.1.3 打造集团光学防务整合平台,加快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 | 第38-39页 |
4.2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的经济后果 | 第39-42页 |
4.2.1 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 第39-40页 |
4.2.2 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40-41页 |
4.2.3 改善公司资本市场形象,保护投资者利益 | 第41-42页 |
4.3 光电股份资产剥离的效果评价 | 第42-45页 |
4.3.1 资本市场短期价值效应得到显著提升 | 第42-43页 |
4.3.2 企业绩效得到有效改善 | 第43页 |
4.3.3 主营业务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第43-44页 |
4.3.4 市场盈利预测乐观 | 第44-45页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5.1.1 资产剥离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有效“瘦身”,促进企业发展 | 第45页 |
5.1.2 资产剥离是一种有效的战略退出方式 | 第45页 |
5.1.3 资产剥离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价值 | 第45-4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5.2.1 正确认识资产剥离,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 | 第46页 |
5.2.2 注重前期准备工作,重视剥离后的资源重组与财务整合 | 第46-47页 |
5.2.3 将资产剥离与整个发展战略相联系,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