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模拟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论文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24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4页
        1.2.1 现代辫状河沉积研究现状第7-11页
        1.2.2 辫状河沉积露头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地下辫状河储层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区概况第14-20页
        1.3.1 地理位置第14-15页
        1.3.2 构造特征第15-17页
        1.3.3 地层层序第17页
        1.3.4 沉积特征第17页
        1.3.5 开发现状第17-20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 完成工作量第21-22页
    1.6 主要成果与认识第22-24页
第2章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研究第24-32页
    2.1 研究区地层划分方案第24页
    2.2 精细地层对比方法与原则第24-31页
        2.2.1 精细地层对比方法第25-29页
        2.2.2 精细地层对比原则第29-31页
    2.3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第31-32页
第3章 储层沉积特征及构型要素分析第32-40页
    3.1 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第32-36页
        3.1.1 研究区辫状河沉积特征第32-34页
        3.1.2 研究区河型认知第34-36页
    3.2 辫状河储层构型要素分析第36-40页
        3.2.1 构型要素类型第36-37页
        3.2.2 构型要素空间组合类型第37-40页
第4章 辫流带级次构型研究第40-47页
    4.1 辫流带级次构型研究方法第40-43页
        4.1.1 垂向分期第40-41页
        4.1.2 侧向划界第41-43页
    4.2 辫流带展布特征第43-47页
        4.2.1 单一辫流带边界识别标志第43-45页
        4.2.2 辫流带展布演化规律第45-47页
第5章 心滩坝及其内部构型研究第47-64页
    5.1 心滩坝级次构型研究第47-58页
        5.1.1 心滩坝识别标志第47-49页
        5.1.2 心滩坝定量模式分析第49-54页
        5.1.3 心滩坝识别结果第54-58页
    5.2 心滩坝内部构型级次研究第58-64页
        5.2.1 心滩坝内部夹层识别依据第58-59页
        5.2.2 心滩坝夹层类型及特征第59-61页
        5.2.3 研究区心滩坝内部夹层分布样式第61-64页
第6章 储层三维构型建模第64-68页
    6.1 数据准备第64页
    6.2 三维构造建模第64页
    6.3 三维构型建模第64-66页
    6.4 三维参数建模第66-68页
第7章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力喷射径向水平井喷嘴流场数值模拟与测试
下一篇:特低渗透油藏CO2近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