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WEPP模型(坡面版)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评价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页
   ·WEPP 模型基本原理与模型结构介绍第13-17页
     ·WEPP 模型开发背景第14页
     ·WEPP 模型基本理论第14-15页
     ·WEPP 模型的模块第15-17页
       ·气候发生器第15-16页
       ·冬季过程第16页
       ·灌溉第16页
       ·坡面漫流水文过程第16页
       ·水量平衡第16页
       ·作物生长第16-17页
       ·残留物分解第17页
       ·土壤参数第17页
       ·坡面侵蚀和沉积第17页
   ·WEPP 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与评价第17-24页
     ·WEPP 模型在国外的应用与评价第18-22页
     ·WEPP 模型在国内的应用与评价第22-24页
   ·WEPP 模型的应用前景第24页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研究区概况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数据库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第28-39页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第28-29页
   ·WEPP 模型参数分析第29-32页
     ·土壤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第29-31页
     ·气候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第31-32页
   ·数据库建立第32-37页
     ·气候数据库的建立第32-34页
     ·土壤数据库的建立第34-35页
     ·地形数据库文件的建立第35-36页
     ·作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第36-37页
   ·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评价方法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WEPP 模型在不同坡度和植被措施下的适用性评价第39-47页
   ·数据来源第39页
   ·WEPP 在不同坡度下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39-42页
   ·WEPP 模型在不同植被措施下的模拟结果与评价第42-45页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WEPP 模型在不同耕作措施下的次降雨模拟第47-52页
   ·数据来源第47页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47-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BPCDG 和CLIGEN 气候模型的应用对比第52-56页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第52-53页
     ·数据来源第52页
     ·研究方法第52-53页
   ·结果比较与分析第53-55页
     ·利用两种气候模型对次降雨侵蚀的模拟结果第53-54页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56-59页
   ·结论第56-57页
     ·模型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分析第56页
     ·不同坡度条件下WEPP 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第56页
     ·不同植被条件下WEPP 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56-57页
     ·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WEPP 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57页
     ·BPCDG 和CLIGEN 气候模型应用对比第57页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第57-59页
     ·存在的问题第57页
     ·研究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下一篇:秦巴山区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陕西省洋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