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1.2 桥梁限载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7-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3 本文工作 | 第20-22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疲劳理论研究 | 第22-31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钢筋混凝土结构疲劳破坏机理 | 第22-23页 |
2.2.1 混凝土疲劳破坏机理 | 第22页 |
2.2.2 钢筋疲劳破坏机理 | 第22-23页 |
2.2.3 钢筋混凝土结构疲劳破坏形式 | 第23页 |
2.3 各国疲劳车辆模型 | 第23-25页 |
2.3.1 美国 | 第23页 |
2.3.2 欧洲 | 第23-24页 |
2.3.3 英国 | 第24页 |
2.3.4 日本 | 第24页 |
2.3.5 中国 | 第24-25页 |
2.4 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 第25-29页 |
2.4.1 基于S–N曲线的方法 | 第25-28页 |
2.4.2 基于断裂力学的方法 | 第28-29页 |
2.5 雨流计数法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车辆荷载调查统计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数理统计分析理论 | 第31-32页 |
3.2.1 参数估计 | 第31-32页 |
3.2.2 拟合优度检验 | 第32页 |
3.3 车辆荷载采集 | 第32-33页 |
3.4 车辆荷载统计 | 第33-42页 |
3.4.1 车型分类与组成 | 第33-34页 |
3.4.2 日交通量 | 第34-35页 |
3.4.3 车道分布 | 第35-36页 |
3.4.4 车间距 | 第36-37页 |
3.4.5 车重分布 | 第37-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车辆荷载效应研究 | 第43-51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货车违规超限过桥研究 | 第43-45页 |
4.2.1 问卷调查 | 第43-44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3 车辆荷载效应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4.3.1 蒙特卡洛法 | 第45页 |
4.3.2 随机车流模拟 | 第45-46页 |
4.3.3 影响线加载 | 第46-47页 |
4.4 算例分析一 | 第47-48页 |
4.4.1 研究对象 | 第47页 |
4.4.2 荷载效应比值分析 | 第47-48页 |
4.5 算例分析二 | 第48-50页 |
4.5.1 研究对象 | 第48页 |
4.5.2 车辆荷载模型 | 第48-49页 |
4.5.3 荷载效应比值分析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疲劳强度的钢筋混凝土桥梁限载研究 | 第51-63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各车型货车对桥梁疲劳损伤的影响分析 | 第51-54页 |
5.2.1 单车荷载效应分析 | 第51-52页 |
5.2.2 等效应力循环次数计算 | 第52-53页 |
5.2.3 不同车型货车作用下的桥梁疲劳损伤 | 第53-54页 |
5.3 桥梁限载分析方法 | 第54-56页 |
5.3.1 限载方式的选择 | 第54-55页 |
5.3.2 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的区别 | 第55页 |
5.3.3 期望疲劳寿命建议值 | 第55页 |
5.3.4 构件应力的计算 | 第55-56页 |
5.3.5 确定桥梁限载值的流程 | 第56页 |
5.4 算例分析一 | 第56-58页 |
5.4.1 桥梁模型 | 第56-57页 |
5.4.2 桥梁限载分析 | 第57-58页 |
5.5 算例分析二 | 第58-61页 |
5.5.1 交通荷载模型 | 第58页 |
5.5.2 桥梁限载分析 | 第58-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1、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有 | 第63-64页 |
2、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