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公共服务供给途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18-26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第18-23页 |
一、公共服务 | 第18-19页 |
二、测绘公共服务 | 第19-23页 |
第二节 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一、公共服务政府供给理论 | 第23-24页 |
二、公共服务市场供给理论 | 第24-25页 |
三、公共服务混合供给理论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 第26-35页 |
第一节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面临的形势 | 第26-27页 |
一、政府科学决策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新需求 | 第26页 |
二、行业部门发展建设的新需求 | 第26-27页 |
三、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新需求 | 第27页 |
第二节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三种模式 | 第28-31页 |
一、测绘公共服务政府供给 | 第28-29页 |
二、测绘公共服务市场供给 | 第29-30页 |
三、测绘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供给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我国测绘公共产品供给内容 | 第31-35页 |
一、各类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供给 | 第32页 |
二、数字测绘产品供给 | 第32-33页 |
三、测绘基准等测绘产品供给 | 第33页 |
四、各类保障性测绘公共服务供给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一、测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 | 第35-36页 |
二、测绘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对接存在差距 | 第36-37页 |
三、测绘市场还未形成有序开放的管理环境 | 第37页 |
四、测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 第37-38页 |
五、测绘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利用不足 | 第38页 |
六、保障性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参与度不高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一、测绘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畅 | 第39页 |
二、信息壁垒阻碍测绘公共产品的共建共享 | 第39-40页 |
三、测绘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理念相对较弱 | 第40页 |
四、政府对测绘市场的监管存在缺位 | 第40-41页 |
五、测绘人才队伍建设布局的支撑力不足 | 第41页 |
六、测绘公共服务市场供给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启示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测绘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 第43-45页 |
一、美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 | 第43-44页 |
二、英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 | 第44页 |
三、日本测绘公共服务供给 | 第44-45页 |
四、丹麦测绘公共服务供给 | 第45页 |
第二节 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8页 |
第五章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途径选择 | 第48-57页 |
第一节 我国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改革思路 | 第48-51页 |
一、推动测绘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 | 第48-49页 |
二、确立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原则 | 第49页 |
三、建立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体系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测绘公共服务政府供给的途径选择 | 第51-53页 |
一、理顺机构设置强化政府职能 | 第51页 |
二、健全测绘公共产品按需供给机制 | 第51-52页 |
三、完善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指导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推动市场参与测绘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途径 | 第53-55页 |
一、建立市场供给测绘公共服务的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二、发挥市场供给测绘公共服务的竞争机制 | 第54页 |
三、改善测绘公共服务市场供给的发展环境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发展非营利组织供给测绘公共服务的途径建议 | 第55-57页 |
一、研究出台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服务规范 | 第55页 |
二、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壮大 | 第55-56页 |
三、加强测绘公共服务人才培养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