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1-13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2.1 碳基吸附材料 | 第15-17页 |
2.1.1 CNTs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16页 |
2.1.2 氧化石墨烯的性质及应用 | 第16-17页 |
2.1.3 石墨的性质及应用 | 第17页 |
2.2 碳基吸附材料的环境风险 | 第17-18页 |
2.3 离子型有机污染物的应用及风险 | 第18-22页 |
2.3.1 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与风险 | 第18-20页 |
2.3.2 苯甲酸及其氯代衍生物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3.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2-2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23-25页 |
3.2 批量吸附试验 | 第25-26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第四章 SMX对磷酸盐在CNTs上吸附的影响 | 第27-33页 |
4.1 纳米碳管的性质 | 第27-28页 |
4.2 H_3PO_4和SMX的形态分布 | 第28-29页 |
4.3 CNTs对磷酸盐的吸附 | 第29-30页 |
4.4 SMX对CNTs吸附磷酸盐的影响 | 第30-32页 |
4.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苯甲酸及其氯代衍生物在GO和GP吸附机理 | 第33-49页 |
5.1 碳基吸附材料的性质 | 第33-34页 |
5.2 苯甲酸及其氯代衍生物的形态分布 | 第34-36页 |
5.3 GO和GP对苯甲酸及其氯代衍生物的吸附 | 第36-41页 |
5.4 吸附点位能量分布 | 第41-44页 |
5.5 苯甲酸及其氯代衍生物不同形态对其表观吸附的贡献 | 第44-48页 |
5.6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