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种植行距对玉米群体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2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22页
        1.2.1 种植方式第13-14页
        1.2.2 群体结构第14-15页
        1.2.3 光截获第15-16页
        1.2.4 光合作用第16-17页
        1.2.5 田间小气候第17-18页
        1.2.6 植株性状第18-20页
        1.2.7 叶绿素含量第20页
        1.2.8 玉米收获第20-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 试验地点第22页
    2.2 试验材料第22页
    2.3 试验设计第22-23页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3-24页
        2.4.1 形态指标第23页
        2.4.2 生理指标第23页
        2.4.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第23-24页
        2.4.4 田间小气候第24页
        2.4.5 土壤本底养分第24页
    2.5 数据处理第24-2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5-48页
    3.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第25-31页
        3.1.1 种植行距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25-26页
        3.1.2 种植行距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第26-29页
        3.1.3 种植行距对玉米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影响第29-31页
    3.2 种植行距对不同玉米品种形态指标的影响第31-38页
        3.2.1 种植行距对玉米株高、穗位高第31-32页
        3.2.2 种植行距对玉米茎粗的影响第32-34页
        3.2.3 种植行距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34-37页
        3.2.4 种植行距对玉米叶向值的影响第37-38页
    3.3 种植行距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第38-43页
        3.3.1 种植行距对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8-41页
        3.3.2 种植行距对玉米田间透光率的影响第41-42页
        3.3.3 种植行距对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42-43页
    3.4 种植行距对玉米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第43-48页
        3.4.1 种植行距对玉米田间CO_2含量的影响第43-45页
        3.4.2 种植行距对玉米田间风速的影响第45-47页
        3.4.3 种植行距对玉米田间温湿度的影响第47-48页
第四章 结论和讨论第48-51页
    4.1 种植行距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48页
    4.2 种植行距对玉米形态指标的影响第48-49页
    4.3 种植行距对玉米光合指标的影响第49-50页
    4.4 种植行距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酸二铵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农艺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下一篇:大豆品种(系)耐热性鉴定及其生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