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明安图超宽频谱射电日像仪(MUSER)介绍 | 第12-14页 |
1.1.2 MUSER主要性质与特点 | 第14-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日像仪图像重建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2 日像仪图像洁化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1.4 论文的结构和安排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综合孔径成像原理简介及相关技术研究 | 第22-34页 |
2.1 综合孔径成像原理简介 | 第22-25页 |
2.2 相关数据的获取 | 第25-27页 |
2.2.1 u,v,w的获取 | 第25-26页 |
2.2.2 采样与成像 | 第26-27页 |
2.3 傅里叶变换成像原理 | 第27-30页 |
2.3.1 傅里叶变换性质 | 第27-28页 |
2.3.2 傅里叶变换成像 | 第28-30页 |
2.4 GPU并行编程 | 第30-32页 |
2.4.1 GPU的发展概述 | 第30-31页 |
2.4.2 CUDA线程并行编程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MUSER成像中的Grid技术研究 | 第34-54页 |
3.1 MUSER成像中的图像分析 | 第34-35页 |
3.1.1 空间分辨率分析 | 第34-35页 |
3.2 MUSER成像过程研究 | 第35-37页 |
3.3 采样函数和加权复可见函数 | 第37-42页 |
3.3.1 采样函数 | 第37-38页 |
3.3.2 控制脏束形状的加权函数 | 第38-42页 |
3.3.3 不同加权函数之间的区别 | 第42页 |
3.4 复可见数据网格化 | 第42-50页 |
3.4.1 卷积网格化 | 第43-45页 |
3.4.2 混叠效应 | 第45-46页 |
3.4.3 卷积网格函数的选择 | 第46-47页 |
3.4.4 不同卷积网格函数的比较 | 第47-50页 |
3.5 网格化中其他的问题 | 第50-52页 |
3.5.1 非共面基线 | 第50-51页 |
3.5.2 W-Projection算法 | 第51-52页 |
3.5.3 ID的问题—旁瓣 | 第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MUSER成像中Grid技术的实现 | 第54-68页 |
4.1 并行计算 | 第54页 |
4.2 Grid技术实现流程图 | 第54-55页 |
4.3 卷积网格化函数的实现 | 第55-59页 |
4.4 MUSER程序中Grid技术并行计算处理过程 | 第59-67页 |
4.4.1 并行网格化过程中的内核函数 | 第59-60页 |
4.4.2 网格化内核函数具体实现过程 | 第60-65页 |
4.4.3 并行网格化处理后成像过程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68-76页 |
5.1 测试的实验环境 | 第68页 |
5.2 单进程时成图的效率测试 | 第68-69页 |
5.3 利用GPU时成图的效率测试 | 第69-73页 |
5.4 在GPU环境下的W-Projection技术的效率测试 | 第73-74页 |
5.5 性能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80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6-8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工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