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附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马玉琛教授的学术经验研究 | 第11-16页 |
1 提出疾病的三维中医辨证法 | 第11页 |
2 提出类风湿关节炎三维中医辨证诊疗体系 | 第11-12页 |
3 对风湿病的治疗研究 | 第12-13页 |
4 对《素问》重阳思想的理解 | 第13-16页 |
第二部分 马玉琛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证经验 | 第16-20页 |
一 关于AS的认识 | 第16-17页 |
1 古代对AS病名的描述 | 第16页 |
2 中医学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页 |
3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辩证分型 | 第16-17页 |
4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法方药 | 第17页 |
二 马玉琛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研究 | 第17-20页 |
1 AS的命名 | 第17-18页 |
2 AS的治疗原则 | 第18-19页 |
3 导师拟独附方治疗AS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独附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 第20-32页 |
一 临床资料 | 第20-21页 |
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0页 |
3 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4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 分组方法 | 第21页 |
2 治疗方案 | 第21-22页 |
3 治疗周期、观察时点 | 第22页 |
4 伦理问题 | 第22页 |
5 不良事件记录处理 | 第22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22页 |
三 观察指标 | 第22-23页 |
1 一般项目 | 第22页 |
2 临床量表 | 第22页 |
3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2页 |
4 实验室指标 | 第22-23页 |
5 不良反应监测 | 第23页 |
四 操作流程 | 第23页 |
五 结果 | 第23-28页 |
六 讨论 | 第28-30页 |
1 部分组方药物现代药理学分析 | 第28-29页 |
2 对照组选择 | 第29页 |
3 观察指标的选择 | 第29页 |
4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9-30页 |
5 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七 结论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综述: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第40-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