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3 传统生物除磷理论 | 第12-14页 |
1.4 胞外聚合物在生物除磷及污泥沉降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1 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的作用 | 第14-16页 |
1.4.2 EPS在污泥沉降性能中的作用 | 第16页 |
1.5 生物除磷工艺 | 第16-20页 |
1.5.1 A~2/O工艺及其改进工艺 | 第17-18页 |
1.5.2 SBR工艺及其改进工艺 | 第18-20页 |
1.6 污泥转移SBR工艺 | 第20-22页 |
1.6.1 污泥转移SBR工艺原理及特点 | 第20-21页 |
1.6.2 污泥转移SBR工艺的前期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7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1.8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9 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试验设备、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 试验装置与设备 | 第24-25页 |
2.1.1 试验装置 | 第24-25页 |
2.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25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2.1 实验接种污泥 | 第25-26页 |
2.2.2 实验水质 | 第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实验工况 | 第26-27页 |
2.3.2 实验监测项目 | 第27-29页 |
第三章 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的作用 | 第29-42页 |
3.1 污泥转移对工艺除磷性能及磷迁移途径的影响 | 第29-36页 |
3.1.1 污泥转移对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3.1.2 污泥转移对细胞中磷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3 污泥转移对污泥中EPS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4 污泥转移对工艺中EPS磷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5 小结 | 第35-36页 |
3.2 系统中磷在液相与固相之间的迁移转化 | 第36-39页 |
3.2.1 污泥转移SBR工艺中磷的迁移规律 | 第36-37页 |
3.2.2 污泥转移SBR工艺中EPS对释磷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污泥转移SBR工艺中EPS对吸磷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小结 | 第39页 |
3.3 泥龄对EPS及其含磷量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1 泥龄对EPS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 泥龄对EPS含磷量及除磷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EPS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42-49页 |
4.1 污泥转移量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4.2 污泥膨胀时EPS与污泥沉降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44-49页 |
4.2.1 污泥转移SBR工艺中生物相的改变 | 第44-45页 |
4.2.2 污泥膨胀时EPS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3 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 第46-47页 |
4.2.4 污泥膨胀恢复时EPS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