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光调制技术概述 | 第10-12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2 WDM-PON技术原理 | 第14-23页 |
2.1 WDM-PON的组网原理 | 第14-15页 |
2.2 WDM-PON的特点 | 第15-16页 |
2.3 WDM-PON中的关键技术 | 第16-18页 |
2.3.1 下行光源 | 第16-17页 |
2.3.2 无色ONU技术 | 第17-18页 |
2.3.3 波分复用器 | 第18页 |
2.4 无色ONU实现方案 | 第18-22页 |
2.4.1 基于波长可调谐激光器技术 | 第18-19页 |
2.4.2 基于宽谱光源分割式技术 | 第19-20页 |
2.4.3 基于FP-LD激光器技术 | 第20页 |
2.4.4 基于波长重用的光环回技术 | 第20-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光调制格式的产生及性能分析 | 第23-44页 |
3.1 强度调制格式 | 第23-27页 |
3.1.1 RZ和CSRZ调制格式 | 第23-24页 |
3.1.2 IRZ调制格式 | 第24-27页 |
3.2 相关编码调制格式 | 第27-31页 |
3.2.1 Duobinary(DB)调制格式 | 第28-30页 |
3.2.2 Modified duobinary(MDB)调制格式 | 第30-31页 |
3.3 相位调制格式 | 第31-34页 |
3.3.1 DPSK调制格式 | 第31-32页 |
3.3.2 DQPSK调制格式 | 第32-34页 |
3.4 几种调制格式性能对比 | 第34-39页 |
3.4.1 光纤传输时的损伤因素 | 第34-36页 |
3.4.2 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3.5 先进光调制格式 | 第39-42页 |
3.5.1 先进调制格式的产生 | 第40-41页 |
3.5.2 先进调制格式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基于先进光调制格式的WDM-PON系统 | 第44-56页 |
4.1 基于IRZ-duobinary下行的高速WDM-PON再调制系统 | 第44-49页 |
4.1.1 系统结构 | 第44-45页 |
4.1.2 系统性能分析 | 第45-49页 |
4.2 基于IRZ-duobinary的WDM-PON组播系统 | 第49-54页 |
4.2.1 系统结构 | 第49-51页 |
4.2.2 系统性能分析 | 第51-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