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征地补偿安置体系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问题实质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制度 | 第12-16页 |
| ·国内研究与实践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与实践 | 第15页 |
| ·国内外征地补偿制度比较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 ·征地综合区片价、征地统一年产值概念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产权理论 | 第20页 |
| ·效用价值论 | 第20页 |
|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 | 第20-21页 |
| ·劳动价值论 | 第21页 |
| ·特别牺牲说 | 第21-22页 |
| ·区位理论 | 第22页 |
| ·资源价值理论 | 第22页 |
| ·供需理论 | 第22-23页 |
| ·博弈理论 | 第23-24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4-38页 |
| ·自然资源特点 | 第25-26页 |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25页 |
| ·气候条件 | 第25页 |
| ·水文状况 | 第25-26页 |
| ·土壤类型 | 第26页 |
| ·植被分布 | 第26页 |
| ·矿产资源 | 第26页 |
| ·经济社会状况 | 第26-30页 |
| ·农牧业 | 第27页 |
| ·二三产业发展 | 第27-28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8-30页 |
| ·土地利用现状和城镇规划布局 | 第30-33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0-32页 |
| ·城镇规划布局 | 第32-33页 |
| ·规划发展涉及征地的新增建设用地结构 | 第33-38页 |
| ·调整结构 | 第33-35页 |
| ·建设用地潜力 | 第35-38页 |
| 4. 征地补偿价格体系建立研究 | 第38-53页 |
| ·征地综合区片价 | 第38-47页 |
| ·应用因素法和特尔斐法确定征地区片等级 | 第38-41页 |
| ·样点地价修正法 | 第41-44页 |
| ·城镇基准地价反推法 | 第44-45页 |
|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确定和修正体系的建立 | 第45-47页 |
|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验证 | 第47-48页 |
| ·征地统一年产值确定 | 第48-53页 |
| ·主导耕作制度 | 第48页 |
| ·主要农作物年产量 | 第48页 |
| ·主要农作物价格 | 第48-49页 |
| ·农作物年产值 | 第49页 |
| ·以石拐区国庆镇为例确定征地价格 | 第49-53页 |
| 5. 构建安置体系 | 第53-62页 |
|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计算 | 第53-57页 |
| ·社会保障价值 | 第53-54页 |
| ·养老保险价值 | 第54-55页 |
| ·医疗保险价值 | 第55页 |
| ·失业保险价值 | 第55-56页 |
| ·社会保障价值的确定 | 第56页 |
| ·社会保障价值与征地价格比较 | 第56-57页 |
| ·土地的价值发展权计算 | 第57-60页 |
| ·内涵 | 第57-58页 |
| ·发展权在国内的情况管理 | 第58页 |
| ·农地发展权价格测算 | 第58-59页 |
| ·假设开发法计算实例 | 第59页 |
| ·收益还原法计算实例 | 第59-60页 |
| ·安置途径与分配方式 | 第60-62页 |
| ·补偿安置费用 | 第60-61页 |
| ·分配方式 | 第61-62页 |
| 6. 结论和讨论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讨论 | 第62-64页 |
| 研究基础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