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1.1 服务型政府 | 第21页 |
2.1.2 基层公务员 | 第21-22页 |
2.1.3 激励 | 第22页 |
2.1.4 激励机制 | 第22-23页 |
2.2 基础理论解析 | 第23-26页 |
2.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3-24页 |
2.2.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公平理论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建构服务型政府与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关系 | 第27-34页 |
3.1 服务型政府对基层公务员提出的新要求 | 第27-30页 |
3.1.1 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 | 第27-28页 |
3.1.2 基本能力方面的要求 | 第28-29页 |
3.1.3 基层公务员角色定位 | 第29-30页 |
3.2 基层公务员不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3.2.1 基层公务员不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表现 | 第30页 |
3.2.2 基层公务员不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原因 | 第30-31页 |
3.3 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 | 第31-33页 |
3.3.1 服务型政府的人本理念指引激励理念的创新 | 第31-32页 |
3.3.2 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价值的方向 | 第32页 |
3.3.3 服务型政府的特殊行政文化为基层公务员激励提供思路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泰安市宁阳县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实证分析 | 第34-43页 |
4.1 泰安市宁阳县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 | 第34-39页 |
4.1.1 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4.1.2 基层公务员的实际激励情况分析 | 第36-39页 |
4.2 泰安市宁阳县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0页 |
4.2.1 激励方法的不足 | 第39页 |
4.2.2 制度建设的薄弱 | 第39-40页 |
4.2.3 激励环境有待优化 | 第40页 |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4.3.1 现行人事制度改革不彻底 | 第40-41页 |
4.3.2 公务员利益的诉求没有实现差异化 | 第41页 |
4.3.3 缺乏行之有效的全面监督体系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 | 第43-53页 |
5.1 西方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及其借鉴 | 第43-46页 |
5.1.1 公务员考核制度健全完善 | 第43页 |
5.1.2 公务员奖惩制度趋于成熟 | 第43-44页 |
5.1.3 公务员晋升体制灵活公正公平 | 第44-45页 |
5.1.4 公务员报酬制度高效有序 | 第45-46页 |
5.2 满足服务型政府需求,探索多元化激励办法 | 第46-52页 |
5.2.1 创新激励理念,构建服务型政府机关文化 | 第46-47页 |
5.2.2 创新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 第47-49页 |
5.2.3 加强监督,确保晋升公开透明 | 第49-50页 |
5.2.4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强化激励效果 | 第50-51页 |
5.2.5 规范奖惩程序,提高奖惩效果 | 第51-52页 |
5.2.6 建设学习型机关,强化基层公务员的培训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