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妇产科护理学论文

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程度的分类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机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机器学习运用于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4页
        1.2.3 产后宫缩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主要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1.3.1 疼痛第15页
        1.3.2 机器学习第15页
        1.3.3 梯度提升决策树第15页
        1.3.4 XGBoost第15-16页
    1.4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第2章 对象与方法第17-25页
    2.1 研究对象第17-18页
        2.1.1 纳入标准第17页
        2.1.2 排除标准第17页
        2.1.3 剔除标准第17页
        2.1.4 样本量的计算第17-18页
    2.2 研究工具第18-23页
        2.2.1 一般人口学信息调查表第18页
        2.2.2 分娩信息调查表第18页
        2.2.3 补充信息调查表第18页
        2.2.4 产后宫缩痛疼痛评估表第18-19页
        2.2.5 XGBoost算法程序的介绍与运用第19-23页
    2.3 资料的收集和质量控制第23页
    2.4 统计学分析第23-25页
第3章 结果第25-48页
    3.1 一般人口学信息调查结果第25-26页
    3.2 分娩信息调查结果第26-30页
        3.2.1 自然分娩信息调查结果第27-29页
        3.2.2 剖宫产信息调查结果第29-30页
    3.3 产后宫缩痛主观评估结果第30-33页
        3.3.1 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宫缩痛主观评估结果第31-32页
        3.3.2 剖宫产手术产妇产后宫缩痛主观评估结果第32-33页
    3.4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第33-35页
    3.5 单因素分析结果第35-39页
    3.6 影响产后宫缩痛程度的线性回归分析第39-45页
        3.6.1 一般人口学特征影响疼痛评分的线性回归分析第40-42页
        3.6.2 自然分娩信息影响疼痛评分的线性回归分析第42-43页
        3.6.3 剖宫产手术信息影响疼痛评分的线性回归分析第43-45页
    3.7 7个特定情境的产后宫缩痛相关性分析第45-46页
    3.8 产后宫缩痛XGBoost的分类结果第46-47页
    3.9 主客观评估结果的比较第47-48页
第4章 讨论第48-55页
    4.1 调查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现状的必要性第48页
    4.2 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相关调查表内容分析第48-52页
        4.2.1 一般人口学信息调查表内容分析第48-49页
        4.2.2 自然分娩信息调查表内容分析第49-50页
        4.2.3 剖宫产手术信息调查表内容分析第50-51页
        4.2.4 疼痛评估调查表内容分析第51-52页
    4.3 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相关因素对临床护理的影响第52-53页
        4.3.1 护士对产妇文化程度的关注度有待提高第52-53页
        4.3.2 产妇对无痛分娩的接受度有待提高第53页
    4.4 引入XGBoost算法对疼痛程度进行分类研究的优劣势分析第53-55页
        4.4.1 优势分析第53-54页
        4.4.2 劣势分析第54-5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页
    5.2 创新性第55-56页
    5.3 局限性第56页
    5.4 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9页
    附录A 经产妇产后宫缩痛信息调查表第62-65页
    附录B 产后宫缩痛疼痛评估表第65-66页
    附录C 补充信息表第66-67页
    附录D XGBoost程序编码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综述第70-79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心理韧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