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71-74块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块概况及地质建模 | 第14-30页 |
| 2.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 2.2 区域地质 | 第14页 |
| 2.3 钻井及试采资料 | 第14-16页 |
| 2.4 地层特征 | 第16-18页 |
| 2.5 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 2.6 储层特征 | 第19-21页 |
| 2.7 油藏类型 | 第21页 |
| 2.8 地质储量分布 | 第21-22页 |
| 2.9 三维地质建模 | 第22-29页 |
| 2.9.1 三维地质建模思路 | 第22-24页 |
| 2.9.2 建立储层框架模型 | 第24-27页 |
| 2.9.3 建立属性模型 | 第27-28页 |
| 2.9.4 地质模型粗化 | 第28-29页 |
| 2.10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开发动态分析 | 第30-54页 |
| 3.1 产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30-36页 |
| 3.2 含水变化规律分析 | 第36-39页 |
| 3.3 区块能量分析 | 第39-41页 |
| 3.3.1 水侵驱动指数计算 | 第39-40页 |
| 3.3.2 水体体积计算 | 第40-41页 |
| 3.4 注采及压力变化分析 | 第41-44页 |
| 3.4.1 注水量分析 | 第41-42页 |
| 3.4.2 开发速度与注采比关系分析 | 第42-44页 |
| 3.4.3 地层压力变化分析 | 第44页 |
| 3.5 层系及井网适应性评价 | 第44-47页 |
| 3.5.1 层系划分分析 | 第44-45页 |
| 3.5.2 井网适应性分析 | 第45-47页 |
| 3.6 开发效果评价 | 第47-52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68页 |
| 4.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 4.2 区块历史拟合 | 第56-60页 |
| 4.2.1 地质储量拟合 | 第56页 |
| 4.2.2 生产动态拟合 | 第56-60页 |
| 4.3 油藏剩余油分析 | 第60-67页 |
| 4.3.1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析 | 第60-64页 |
| 4.3.2 油藏剩余油储量丰度分析 | 第64-6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调整方案优化研究 | 第68-86页 |
| 5.1 合理井网密度优化 | 第68-71页 |
| 5.2 井网形式优选 | 第71-72页 |
| 5.3 井网部署与优选 | 第72-79页 |
| 5.3.1 A方案设计及生产预测 | 第72-75页 |
| 5.3.2 B方案设计及生产预测 | 第75-77页 |
| 5.3.3 C方案设计及生产预测 | 第77-79页 |
| 5.3.4 井网优选 | 第79页 |
| 5.4 合理注采比研究 | 第79-81页 |
| 5.5 合理产液速度优化研究 | 第81-83页 |
| 5.6 最佳方案预测 | 第83-84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