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农村基层“微腐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简要评价第16-17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8-19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页
        1.4.2 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理论研究基础第19-27页
    2.1 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1 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第19-20页
        2.1.2 农村基层“微腐败”第20页
        2.1.3 全面从严治党与农村基层“微腐败”的相互关系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7页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反腐败思想第21-22页
        2.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反腐败思想第22-25页
        2.2.3 国外关于腐败的基本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农村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及其特征第27-31页
    3.1 农村基层“微腐败”的表现第27-29页
        3.1.1 任性用权,为所欲为第27-28页
        3.1.2 位低权大,监督真空第28页
        3.1.3 拉帮结派,假公济私第28-29页
    3.2 农村基层“微腐败”的特征第29-31页
        3.2.1 “小”“多”“近”第29页
        3.2.2 领域广,形式多第29页
        3.2.3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第29-30页
        3.2.4 具有很强的抱团性第30页
        3.2.5 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第30页
        3.2.6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第30-31页
第四章 农村基层“微腐败”的危害及其根源分析第31-38页
    4.1 农村基层“微腐败”的危害第31-33页
        4.1.1 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第31页
        4.1.2 啃食群众获得感第31-32页
        4.1.3 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第32页
        4.1.4 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第32-33页
    4.2 农村基层“微腐败”根源分析第33-38页
        4.2.1 “微腐败”者想腐败第33-34页
        4.2.2 “微腐败”者能腐败第34-35页
        4.2.3 “微腐败”者敢腐败第35-38页
第五章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探索农村基层“微腐败”的防治对策第38-48页
    5.1 教育、保障先行,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第38-40页
        5.1.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第38-39页
        5.1.2 加强警示教育第39页
        5.1.3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第39页
        5.1.4 加强学历教育第39-40页
        5.1.5 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第40页
    5.2 拓宽监督渠道,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第40-45页
        5.2.1 建立健全立体式监督体系第41-42页
        5.2.2 科技防腐,提高监督时效性第42-43页
        5.2.3 完善村务公开机制,增强农村村务公开实效性第43-44页
        5.2.4 强化财务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第44-45页
    5.3 加大惩治力度,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第45-48页
        5.3.1 严惩腐败行为,提高腐败成本第45页
        5.3.2 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第45-46页
        5.3.3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第46-47页
        5.3.4 完善法律法规第47-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红色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下一篇:中央苏区民主选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