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左传义法举要》《史记评语》“义法”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5页 |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1、方苞史学义法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2、方苞评点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方苞及《左传义法举要》《史记评语》概说 | 第15-23页 | 
| 第一节 方苞及其“义法说”简介 | 第15-20页 | 
| 一、方苞生平 | 第15-17页 | 
| 二、方苞“义法说” | 第17-20页 | 
| 第二节 《左传义法举要》《史记评语》概说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左传义法举要》的“义”与“法” | 第23-37页 | 
| 第一节 《左传义法举要》的“义”:言有物 | 第23-27页 | 
| 第二节 《左传义法举要》的“法”:言有序 | 第27-33页 | 
| 一、风云变见的叙事手法 | 第27-31页 | 
| 二、属辞比事的运用与科举时风 | 第31-33页 | 
| 第三节 “法随义变”的相体裁衣 | 第33-37页 | 
| 第三章 《史记评语》的“义”与“法” | 第37-55页 | 
| 第一节 从《左传》到《史记》的叙事手法因革 | 第37-45页 | 
| 一、从据事直书到叙事含议论 | 第38-40页 | 
| 二、从委婉显晦到侧笔揭示真相 | 第40-42页 | 
| 三、从属辞比事到互见法 | 第42-43页 | 
| 四、从“君子曰”到“太史公曰” | 第43-45页 | 
| 第二节 《史记评语》的“义”:言有物 | 第45-48页 | 
| 第三节 《史记评语》的“法”:言有序 | 第48-55页 | 
| 一、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 | 第48-51页 | 
| 二、雅洁文风的倡导 | 第51-55页 | 
| 第四章 方苞“义法说”的回响 | 第55-61页 | 
| 一、刘大櫆对“义法说”的继承与发展 | 第56-58页 | 
| 二、姚鼐对“义法说”的继承与发展 | 第58-61页 | 
| 结语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