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牛肉质性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10-22页 |
1 牛肉质性状及其影响因素 | 第10-19页 |
1.1 牛肉色泽 | 第10-12页 |
1.2 牛肉pH值 | 第12-13页 |
1.3 牛肉嫩度 | 第13-15页 |
1.4 牛肉系水力 | 第15-16页 |
1.5 牛肉肌内脂肪和脂肪酸 | 第16-19页 |
2 MSTN基因突变对牛肉质的影响 | 第19-21页 |
2.1 MSTN基因突变对牛肉质的影响 | 第20-21页 |
2.1.1 MSTN基因突变对色泽和p H的影响 | 第20页 |
2.1.2 MSTN基因突变对嫩度的影响 | 第20页 |
2.1.3 MSTN基因突变对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 MSTN基因突变杂交牛的肉质分析 | 第21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论文 Myostatin基因编辑牛F1代肉质分析 | 第22-51页 |
前言 | 第22-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1.1 材料 | 第23-24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1.1.2 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1.1.3 试剂耗材 | 第2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4-31页 |
1.2.1 牛肉质检测 | 第24-27页 |
1.2.2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 第27-29页 |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流程 | 第29-31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1-45页 |
2.1 F1代MSTN基因编辑牛的屠宰性状和肉质检测 | 第31-39页 |
2.1.1 屠宰性状 | 第31页 |
2.1.2 不同部位肌肉的pH | 第31-32页 |
2.1.3 不同部位肌肉的色度参数 | 第32-33页 |
2.1.4 不同部位肌肉的系水力和嫩度 | 第33-34页 |
2.1.5 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组成 | 第34-35页 |
2.1.6 不同部位肌肉的脂肪酸组成 | 第35-39页 |
2.2 F1代MSTN基因编辑牛肌内脂肪调控基因分析 | 第39-45页 |
2.2.1 转录组测序结果 | 第39-40页 |
2.2.2 差异表达基因及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2.2.3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 | 第42-43页 |
2.2.4 脂肪沉积相关功能差异基因的筛选及qPCR验证 | 第43-45页 |
3 讨论 | 第45-50页 |
3.1 MSTN基因编辑F1 代牛的产肉性能显著提高 | 第45-46页 |
3.2 MSTN基因编辑F1 代牛肌肉的pH值和色泽 | 第46-47页 |
3.3 MSTN基因编辑F1 代牛肌肉的嫩度和系水力 | 第47-48页 |
3.4 MSTN基因编辑F1 代牛肌肉的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 | 第48-49页 |
3.5 MSTN基因编辑F1 代牛肌肉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 | 第49-50页 |
4 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5页 |
附录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