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天气学论文--急流和风在天气学上的分析论文

高空急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高空西风急流及其变化机制第13-14页
        1.2.2 高空西风急流的抽吸作用第14-15页
        1.2.3 飑线第15-16页
        1.2.4 梅雨锋暴雨第16-17页
        1.2.5 潜热释放作用第17-19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资料和方法第20-23页
    2.1 研究使用数据第20-21页
        2.1.1 FNL资料和RTG_SST海温数据第20-21页
        2.1.2 GTS观测数据第21页
        2.1.3 FY2E卫星资料第21页
        2.1.4 雷达回波反射率资料第21页
    2.2 研究使用方法第21-23页
        2.2.1 数值模式第21-22页
        2.2.2 控制变量法第22-23页
3 “8.10”飑线过程第23-38页
    3.1 过程及环流背景概述第23-27页
        3.1.1 过程及环流背景第23-25页
        3.1.2 TBB资料分析第25-27页
    3.2 大尺度高低空急流及涡度平流诊断分析第27-30页
        3.2.1 高低空急流第27-29页
        3.2.2 涡度平流诊断分析第29-30页
    3.3 数值模拟方案第30-32页
    3.4 模拟输出结果和实况对比分析第32-33页
    3.5 飑线的模拟结果分析第33-37页
        3.5.1 海平面风场模拟第33-34页
        3.5.2 850hPa环流场第34-35页
        3.5.3 动力和热力结构第35-37页
    3.6 小结第37-38页
4 2011年6月梅汛期暴雨第38-46页
    4.1 过程第38-40页
    4.2 环流背景第40-43页
    4.3 高低空急流第43-46页
    4.4 小结第46页
5 2011年6月13日-15日暴雨过程第46-67页
    5.1 过程及环流背景概述第46-51页
        5.1.1 过程第46-48页
        5.1.2 环流形势第48-49页
        5.1.3 TBB资料分析第49-51页
    5.2 WRF数值模拟方案第51-55页
        5.2.1 WRF模拟方案具体参数第51-52页
        5.2.2 模拟输出结果和实况对比分析第52-55页
    5.3 WRF模拟的诊断分析第55-66页
        5.3.1 涡度平流差值场和垂直速度场第55-58页
        5.3.2 涡度场和散度场第58-61页
        5.3.3 低空风场和水汽通量场第61-63页
        5.3.4 温度平流场第63-64页
        5.3.5 假相当位温场第64-66页
    5.4 小结第66-67页
6 高空急流变化机制的数值模拟第67-84页
    6.1 WRF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设计方案第67-70页
    6.2 海温梯度减小试验结果的诊断分析第70-75页
    6.3 “干”敏感性试验结果的诊断分析第75-84页
    6.4 小结第84页
7 总结和讨论第84-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本人已经发表过的论文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个人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口及东海陆架区生源硫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典型的复杂场景汇总统计方法